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滨海新区> 正文

天津建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

在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预计明年建成

在此基础上,以天津滨海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观测研究区,最终建成涵盖湿地、河流和农田相互关联的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首期建设周期3年

七里海湿地、地球关键带、院士团队……这些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我市引入院士团队在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预计明年建成。在此基础上,以天津滨海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观测研究区,最终建成涵盖湿地、河流和农田相互关联的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目前,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领衔的研究团队已经进驻七里海湿地。

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保护修复工程,湿地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均得到显著改善,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绿肺”。“此次规划建设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通过建设全方位监测感知终端,全面掌握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底数及其动态变化。”市规划资源局湿地处副处长郭秀民表示,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院士团队开展的地球表层大气、水资源与水环境、土壤、生态系统等多界面多过程观测研究,还引入了相关部门的气象、水文、生态环境、动植物等全方位监测;对采集数据进行汇聚存储,构成大数据库群;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监测成果可视化,实现辅助决策指挥。“该监测体系获得了中央财政1500万元资金支持,本月已下拨到位。”郭秀民最后说。

据了解,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后,开展了首次大规模采样,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刘丛强院士表示,地球关键带研究是21世纪地球科学前沿方向,美国、欧盟、中国等相继部署相关研究计划。作为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天津环渤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将填补环渤海地区和国际地球关键带相关领域空白,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院士团队成员、天津环渤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常务副站长王铁军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站立足我市生态环境需求,将在3年首期建设周期内建成湿地综合观测系统、大气环境观测系统、滨海流域生源要素循环观测系统和农田土壤观测系统及农田改良示范场等,实现各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定位观测,并结合室内外实验和科学研究分析,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政府决策等提供支撑,实现从数据观测、基础研究到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应用示范的一体化研究链条。(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