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环拿到手上,这是唱戏用的马蹄袖,把它搁到一块儿,这是苏三起解里苏三戴的手铐子,把它反过来,这是中国古代的大门环……”学校里怎么变上戏法了?没错,这是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课后服务素质拓展课程,正在表演的同学把大家逗笑得前仰后合。“双减”后,岳阳道小学不仅在教学上下了功夫,更是结合“双减”要求,整合学校多年的素质拓展资源,为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
非遗技艺进课堂传承人亲自授课
9月17日下午3点半,记者走进了岳阳道小学。“沿直线走,剪锯齿的时候要逆着剪,比长短过一点,这样,剪出来的锯齿特别尖。”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拿着彩纸,教室内讲的不是语数外,而是李兰芝剪纸非遗传承人曹彩霞正在给学生们耐心示范。不一会儿,手中的彩纸就变成了一只小动物的模样。
来到下一间教室,只听道“打左结右起始,打右结左起始……蜻蜓的翅膀就出来了……”原来,学生们正围着曾氏津派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邢晋学习。
古彩戏法、京韵大鼓、画鼻烟壶……十几门非遗课程在学校里同时开展,孩子们学的格外带劲儿。岳阳道小学教务处主任苏蕊告诉记者,学校在每周三、周四下午3:20至4:30为孩子们安排了自选素质拓展课程,丰富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这个学期刚开始时,我们把课都挂到平台上,包括课程内容简介,聘请的老师介绍等。由家长来帮助孩子抢课,所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孩子会100%报上名。”苏蕊告诉记者,“岳阳道小学共开设了90多门丰富的种课程,有盘扣、京韵大鼓、古彩戏法、剪纸等非遗项目传统文化类课程,有足球、排球、篮球、花样花式跳绳、拉拉操、乒乓球等体质健康类课程,有缝纫、木模等劳动技术类课程,也有乐高机器人、编程、物联网技术等创客类项目,还有编织、十字绣、油画棒数字画等各种各样的多彩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
“以前没接触过盘扣,无意中参加了这个课程,现在觉得还挺好玩的。动手动脑,又学习了传统手艺。”五年级学生苏一帆说,“通过盘扣学习我对非遗特别感兴趣了呢,还想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开展的语言文学、思维训练、艺术审美、传统文化、体育健康和未来创客六大类课后服务课程,使学生潜能得到了更好释放,也为他们拓宽了兴趣领域。
“每周五是‘爱的陪伴’课程,学生家长会走进校园,给孩子们带来自己擅长领域的内容。这个课程我们经历了几次升级,目前采用了项目制,以项目研究增加学习深度,开拓学生视野。苏蕊说:“本学期,我们每个年级一个主题,包括奥运、建党百年、最美劳动者、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等。所有‘爱的陪伴’课程都会围绕相应的主题开展。”
备课上课有新意作业设计不再“循规蹈矩”
苏蕊告诉记者,“双减”之下,减轻学生负担之根,在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学期伊始,各学科围绕学校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整体思路,以优化、提质为关键词,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专题教研培训活动。
记者了解到,在分学科培训中,各学科主任充分结合“双减”新趋势,从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学困生辅导评价等方面切入,统一备课格式,规范备课流程,明确本学科教师教学的细节化要求,对学科教师提出具体、实操性强的要求。
此外,老师们在原有的“教学三备”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进行二备教学设计是本次学校教研中各学科备课变革的重点,老师们在学科主任的引领下共同学习了思维导图备课。教研中老师们边思边研,在思维碰撞中,思路逐渐清晰。
同样,作业设计也是各学科老师们研讨的重点。不仅是常规意义上的主科老师,音乐、体育、美术、科学、道法、信息学科老师们也不再“循规蹈矩”,作业设计、评价方式在集思广益中亮点频出。老师们在作业设计上力求体现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通过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选做作业实现分层布置,做到少而精,精而趣。
4点半后,学校每日为学生安排1小时自主作业时间,每周一、二、四、五为统一作业内容日,由各学科组长统一规划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创新作业设计。周三则为班级个性化作业日。教师不讲授新课,逐一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确保每个孩子当日问题当日清。学生回到家后布置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体育、劳动等实践作业。
说话间,5点半放学的学生们已经准备收拾书包了。“5点半以后,在校学生都将按照年级整合为AB两个班级,我们安排了互联网种植、艺术审美、生活劳技、体育锻炼、音乐赏析、美术等课程等6组不同的课程循环上课。6点以后,整个校园的学生就不太多了,大概在10个以内。这时,我们向学生们开放阅览室,他们可以在阅览室有自主阅读。”(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