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医保局在天津市组织开展的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采购产品范围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全国共5804家医疗机构参加,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200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副主任高雪介绍,本次集中带量采购共53万套产品,髋关节30万套,膝关节23万套。共有48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44家中选,中选率92%。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表示:“我们按照临床使用成熟、竞争充分、患者负担重、单价高、费用贵、数量大,这么几个原则去遴选具体的高质用耗材品种来开展带量采购工作。”此次集采内外资企业均有产品拟中选,既包括医疗机构常用的知名企业,也包括新兴企业,特别是供应全球的大品牌企业全部参加本次集采,并以适宜的价格中选,兼顾了市场稳定性和活力。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人工关节国产和进口产品几乎各占一半。因为进口产品的价格高,所以市场份额占到了60%以上。包括进口人工关节目前四五万都很正常,那么集中带量采购以后,人工关节进入了千元时代。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成果。”蒋昌松说。
本次集采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在总结冠脉支架集采成功经验基础上,着眼于尊重临床需求和关节类产品特点,对采购规则作了进一步探索创新。一是按产品系统实施采购。根据临床使用特点,将临床完整手术所需的多个主要部件组合为产品系统实施采购,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以及部分部件因未被纳入集采而涨价,确保临床治疗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二是充分考虑临床伴随服务。关节类手术需要企业提供“跟台”等临床伴随服务,本次集采企业报价时单列伴随服务费用,确保产品稳定供应和使用,有利于中选结果顺利落地。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因外伤、运动损伤、退变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极大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机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骨科耗材技术分类和组合复杂,难以直接竞争,长期以来是集中采购的难点,价格虚高明显,患者负担较重。人工关节类骨科耗材集采的成功开标,体现出深化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的决心,为推动集采制度框架更完善、规则更成熟做了有益探索,对深入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天津作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主场,市医保部门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联采办”职责,于今年2月开始启动人工关节集采工作,先后完成采购平台升级、采购量统计、中选规则制定、采购文件发布和培训、信息公开大会筹备等,在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中展现了“天津之为”,贡献了“天津力量”。全国患者将于2022年3月份以后陆续用上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铁军表示,“集中带量采购以后,我们同步推动实施了国家医保高值医用耗材登记系统。这套系统连接了生产、流通、医疗机构以及使用环节,从生产出厂到流通关节的监控,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到患者使用以后的长期跟踪,我们建立了一个闭环的全链条追溯系统,保证了生产,保障了供应,保证了临床使用的针对性,能够对产品质量以及患者受益情况进行全程追溯。”为确保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全国顺利执行,联采办还将同步施行中国医保医用耗材登记系统(人工关节类),用于追溯监测人工关节的生产、流通、使用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到全流程全周期闭环管理。(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