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本市中小学将课后服务工作做实做细,课程开展井然有序,不仅起到了“双减”的作用,还能让孩子们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和平区中心小学 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
下午4:30,和平区中心小学一年二班教室,教师庞倩正在为学生进行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在听、看、读、唱中,培养对音韵、音律的感觉,提升节奏感。“音律启蒙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它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的音律之美”,庞倩表示。
在一年一班教室,语文教师杨静正在指导刚入学不久的学生们进行控笔练习,只见孩子们手握铅笔,根据控笔练习纸上的笔画形状,通过点对点的连接,一笔一笔认真描过。“大家完成的图形像什么?”杨老师问。“像星星。”“像蜗牛壳。”“像棒棒糖。”孩子们回答道,“接下来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用水彩笔涂上喜欢的颜色。”记者看到,有的孩子涂成渐变色,有的孩子在图形基础上创作出一幅画,有的孩子甚至为杨老师讲解起图形设计“理念”。
绘画、讲故事、听故事……记者走访看到,一年级每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作为和平区中心小学幼小衔接团队负责人,杨静告诉记者,连线控笔素材是学校老师自行研究创作的,专门为一年级新生设计,素材的画风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简洁可爱风格。“学校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为帮助学生们打好扎实基础,把好写字关,特意为课后服务设计了控笔练习,一笔一划,从零开始,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从而做好幼小衔接的适应性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据介绍,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学校方面在课后服务上筹备了很久,多次探讨研究,发挥头脑风暴,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我们也向家长们进行问卷调研,了解需求后,针对性制定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既要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方面等多种内容,拓展学生们知识的广度,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杨静表示。
今年是杨静度过的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扎根三尺讲台三十一载,对她来说,孩子们一句“老师,节日快乐”就是她最重要的礼物。“在‘双减’政策下,减轻的是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对老师提高了要求,落实好减负、增效、提质,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发展兴趣。”
在校门口,家长王先生表示:“孩子今年读一年级,刚好赶上了课后两个小时辅导的政策,不仅减少了家长辅导作业的压力,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孩子,老师也辛苦了,谢谢老师们。”
和平区中心小学校长李际萌告诉记者,学校在课后服务课程安排上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师特长,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立足原有“创造合作”课程模式,突出童真童趣,探索构建指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童创校本课程体系。“我们会继续充实电子摆拼、童创布艺、物联网种植、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诸如国学、京剧、泥塑、魔方、儿童戏剧表演等特色亮点活动,切实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提升老百姓对和平教育的满意度。”李校长表示,在她看来,对于中心小学的学生来说,学校是游戏场、是运动营、是实验室、是微社区,是散发着墨香的百味书房;学习是解决问题、是创造实践、是感受责任,是不怕失败、充满积极的生活本身;而教育则是阳光、是空气、是泉水,是厚重的土壤,是唤醒一切美好蓬勃生发的力量。时代在变,但教师们对教育的热爱、执着和坚守却未从改变。(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