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在唐山召开的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区地震预警网已建设完成,新建、改建地震监测站点共计1653个,全域平均台站间距为11千米,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重点地区和地震多发区域台站间距已经达到了10千米以内,台站密度较以前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北京、天津、河北还设有3个区域地震预警中心,部署了预警信息处理、决策、发布、烈度速报产出系统,打通了地震预警信息快速处理产出发布的全链条,具备了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和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
据介绍,京津冀所处的华北平原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烈的破坏性地震。1966年邢台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98年张北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地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需求很大,防震减灾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为尽量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高位部署建设京津冀地震预警网。
2012年开始,在唐山市建设地震预警试验网,后期又分别在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等地区建设了地震预警示范网,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全国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8年国家地震预警工程投建,京津冀地区作为“先行先试”区域,一鞭先着、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地震预警网的实施建设。
据了解,京津冀地区地震预警网按照“一张网、一张表、一套机制、一个结果”的原则,统一站网接入布局及数量,统一台站参数,统一数据处理参数设置及流程,统一发布数据源,共同出台了京津冀地震预警台网试运行约定,推动建立职责边界清晰、观测站点统一、运维监管一体、业务运转协同的京津冀预警一体化业务。
此外,为拓宽地震预警信息的服务面,京津冀地区目前分2步走开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第一步,针对行业用户,通过紧急地震预警信息终端进行发布,国家预警项目在京津冀建设部署了461套预警终端,主要分布在党委、政府、应急部门、重要企业和学校。同时为积极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还专门对雄安新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区进行了加密部署,实现了行业内部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并在4月16日唐山市滦州4.3级地震、6月22日张家口市张北3.9级地震等系列地震中顺利通过实战检验。
第二步,针对社会用户,通过有线电视、应急广播、网络电视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一是基于广电的有线电视、“村村响大喇叭”、户外大屏进行发布,京津冀三地地震局均同本地广电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选取唐山、房山等地试点实现了地震预警信息播发,后续全面推开后将有效覆盖有线电视、应急广播等传统信息发布渠道,特别是将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应对能力。二是通过网络电视进行发布,作为老百姓使用频率最高交互式媒体服务之一,网络电视河北省内的用户规模即达到1750余万户,覆盖了75%以上的城乡家庭。
目前,河北已成功完成了雄安新区和11个设区市网络电视终端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测试,彻底打通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电视渠道“最后一公里”。北京天津正在同步推进。(津云新闻见习记者 田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