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城建> 正文

打造高质量生态幸福之城──宁河区持续推进创新绿色发展谱新篇

宁河区拥有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 ── 七里海湿地

今年一季度,宁河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和产业指标实现较好较快增长,特别是GDP同比增长23.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3%,双双排名全市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不懈理旧账、打基础、蓄动能、促转型,“一河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环境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势能不断积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区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

东棘坨镇毛毛匠村旧垃圾坑变池塘

全面从严治党 永葆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河区委、区政府坚决落实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要求,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逐级逐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市委系列全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树得更牢、“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落实“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拧紧管党治党责任链条。剑指“上热中温下冷”问题,区委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主责、首责,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清单”,在全市16个区率先成立区委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小组办公室,开通主体责任监管平台,广泛开展主体责任检查考核、述责述廉,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开展“强基创先”工程、“三级联创”、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等活动,稳妥推进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实现“一肩挑”全覆盖,一大批“双高双强”型人才被选进村级班子,有效改善了基层班子的年龄和学历结构。深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推动党建工作向农村、城镇社区、非公有制经济和“两新”组织延伸,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驰而不息转作风反“四风”。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工作上水平”“解难题、促发展,千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等活动,成立专项纠风督查工作组,强力推进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治庸治懒治无为,全区上下人心顺、正气足,营造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勇争先干事业的浓厚氛围,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质量持续攀升 转型升级坚实

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天津未来科技城深度开发,京津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获批启动,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开工,航空“双创”产业园、丰润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地,累计引进京冀项目139个、总投资270亿元。

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新天钢、玖龙纸业升级扩产,特种钢材、高档包装纸产能稳居全市前列,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年产能达到30万辆,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92兆瓦,吾悦广场填补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空白。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建成“双创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价入库“雏鹰”“瞪羚”等企业16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领军”企业实现零突破。

重点改革成效显著。稳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财税体制改革,街镇收入年均增长9%,园区实现“政企分置”,兴宁集团、宁投公司实力大幅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建成“政务一网通”平台,企业开办当日办结“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落户超4000人,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市前列。现代服务业实现提质发展,无车承运、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拉动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未来科技城双创中心

生态水平跃升 绘就美丽画卷

全力保护修复七里海湿地。投入政府资金89亿元,整改点位230处,流转土地水面12.4万亩,修复湿地3.5万亩,核心区全封闭管理,缓冲区启动移民搬迁,越境停留鸟类数量翻倍,经验做法入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整治1144家“散乱污”企业,整合取缔23个工业园区,10.6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河湖“四乱”点位全部销号,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24%,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垃圾不落地”成为常态。

绿化覆盖全域。5年造林21万亩,完成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两期工程,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22%的农村庭院创建为“美丽庭院”,绿色成为宁河区最美“底色”。

城乡布局优化 乡村振兴深化

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完成“撤县设区”“撤镇设街”,“一河一海一城”格局加快构建,津宁市郊铁路获批启动建设,开启“轨道上的宁河”新时期。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实施32万平方米棚户区和4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新建5个菜市场,开发22个住宅小区,建成32个智慧平安社区,543个5G基站、“北疆引热”项目加快建设,地表水厂投入使用,宁新花园4100户居民喜迁新居。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化。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生猪养殖规模、高端种业水平等领跑全市。改造危房4021户,建成电网860公里。252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建成京津冀规模最大的农村真空负压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打造农旅结合的廉庄镇木头窝村

民生持续改善 交出圆满答卷

脱贫攻坚胜利收官。西藏昌都贡觉县援建曲卡宁河新村,共建高原夏菜粤港澳大湾区销售基地,帮助甘肃榆中、西藏贡觉脱贫摘帽,连续两年获得甘肃省帮扶先进集体称号,消费扶贫经验成为全国典型。区内帮扶86个困难村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标准,集体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完成民心工程139项,解决朝阳花园三期、光明路还迁房等问题,新增就业5.8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持续扩面,“救急难”服务平台和退役军人“一中心两站”全覆盖,低保、五保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成新芦台一中和31所幼儿园,桥北实验学校、气膜游泳馆和新苗庄卫生院投入使用,社会足球场建设排名全市第一。

风险防控安全有序。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政府债务化解有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改造305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三级矛调中心和“信访超市”,扫黑除恶战果显著,成为全市最平安地区之一。

亮点1 七里海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七里海湿地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区44.85平方公里、缓冲区42.27平方公里,有芦苇约6万亩、水域3.5万亩。为保护修复好七里海湿地,宁河区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接续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

为保护修复七里海湿地,宁河区委、区政府坚决关停七里海湿地公园,拆除违建点位230处、迁出坟茔856座、恢复湿地1582亩,紧锣密鼓实施保护区内5个村、2.5万人生态移民工程。将34条通往湿地核心区道路全部封堵,并修建了49公里长的环海围栏,构筑起守护野生动植物的坚实壁垒。流转核心区6.84万亩、缓冲区5.56万亩土地,全面拆除堤埝和种养设施,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村自为战、割据管理”局面。恢复湿地植被2万亩,营造浅滩1.5万亩,新建改造鸟岛20余处,放流鱼苗及成鱼200万尾,丰富了湿地生态结构。

积极为七里海湿地“补水保湿”。坚持跨域调水、区域蓄水、按需补水,动用海河水系各干支流,打造5条补水线路,畅通37公里输水通道,建设3座橡胶坝,新建泵站闸涵,年补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七里海湿地水域覆盖面积由不到3万亩增长到4.5万亩。同时,以七里海湿地为核心,将区域内一、二级河道以及与之连通的干渠、支渠、斗渠堵点全部打通,让水质清起来、净起来。

如今,七里海湿地的鸟类由2016年的227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58种,数量由原来的20万—30万只增加到50余万只;曾在七里海消失十多年的珍惜鸟类震旦雅雀、中华攀雀、文须雀、北长尾山雀等又重新出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后,经监测,七里海湿地野生植物达到153种,且覆盖面积明显增加。野生植物群落,包括香蒲、荆三棱、稗子草等,过去仅有少量分布,如今已形成众多的片区集中分布。

亮点2 “北国江南”:为绿水青山镶金边儿

宁河区以俵口镇为示范点,大胆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美丽的七里海湿地镶上“金边儿”。

立足少花钱、多办事,探索创新了区直部门“大工程”带镇村“小点位”模式。2020年,俵口镇共清除垃圾千余吨,拆除违建400余处,疏浚沟渠30余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20公里,实施8个村户厕改造4000余座,饮水提质增效、污水管网入村入户做到全覆盖,实现了村庄环境大变样。突出“留白留绿留璞”,不搞过度规划、过度硬化,不栽植名贵花木,让环境整治更接“地气”、更得民心,保留农村自然之美、朴实之美,俵口镇8个村全部创建为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俵口镇以“生态立镇、产融兴镇”理念,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把核心区5500亩农田全部进行了流转,变成了“芦海”,涵养七里海湿地生态功能;实验区5500亩地流转进行植树、绿化;缓冲区4910亩地流转用于集中种植绿色有机“还湿项目”稻蟹混养,村民每年领取土地流转费,还能到合作社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给群众更多“真金白银”,切实让好生态带来好发展。

俵口镇打通“自下而上”治理通道,以村规民约为关键突破口,让乡风文明激发乡村发展的“精气神”,以打造“红色文化”为契机,让乡村振兴有了新活力。通过走访入户,采纳村民意见编写了实用、有效、具有共识的村规民约,成为了全镇各村上到年迈老人、下到会说话的娃娃都能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千字文”。利用网格化积极宣传,不断培育红色土壤,播种红色种子,结出红色果实,实现红色文化引领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亮点3 智慧农业:开启农业产业现代化新征程

2020年12月,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正式入列“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总体布局为“两心”(综合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五区”(农产品加工物流聚集区、小站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特色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生态种养和休闲养生区)、“两带”(科普文化带、休闲旅游带),创建期实施7大工程(“两中心”智慧农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程、15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区建设工程、百万头生猪养殖及良种猪繁育综合建设工程、农文旅康综合生态建设工程、良种繁育推广及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稻米销售物流聚集区建设工程、科普文化与旅游观光带建设工程)、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97亿元。

产业园建设“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建立了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运用大数据、智能设备、云服务、“互联网+”、区块链等新理念打造智能园区。建立了186个物联网点位,完成农业云平台基础平台、大数据分析、农产品质量追溯、专家在线平台、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等九大系统板块的数据结构设计开发和可视化界面设计,带动全区智能农业发展。

推动产业规范、纵深发展,形成了15万亩优质稻、13万亩稻蟹混养、65万头生猪存栏的生产规模,推动种养结构调整。全面启动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以及百利水培菜,齐心百村千棚食用菌项目,延伸水稻、生猪、七里海河蟹、水培菜4条全产业链。通过建立上至种业高端、下延农户末梢的价值链,全面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联系更加紧密。

产业园生态种养与休闲养生区已基本建成,2020年9月板桥镇木头窝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