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扔进一个桶”到“细分几个口”,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依托智能技术,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4号楼602业主投放厨余垃圾0.65千克,可回收物1.1千克,其他垃圾1.38千克……”在生态城季景兰亭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某一户的、楼门的、小区的、整个生态城的,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投放了多少、又有多少垃圾被回收利用,这些数据都显示得一清二楚。
季景兰亭小区智慧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位于小区中心广场东侧,居民可通过积分卡、手机App和人脸识别等方式投放。该设备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以及细长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电子垃圾等投放口;而且自动称重,数据会实时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生态城打造了19个垃圾分类精品小区。按照距离不超过15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原则,共设置65处智能垃圾投放设备,便于居民投放。
前端居民投放垃圾的“小数字”,到了后台,便成了垃圾智慧分类的“大数据”。
在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这65处智能投放设备收集上来的“小数字”,实时传输到“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垃圾怎么投?什么时候清?运到哪里?数据说了算。
以厨余垃圾为例,生态城通过大数据测算出居民投放较为集中的时间,并据此安排环卫人员每天早、中、晚分三次对厨余垃圾及时清运,避免垃圾变质。在运营管理和执法监管上,大数据也在为破解传统垃圾分类难题提供新思路:小区垃圾分类数据一旦出现波动,系统便会提醒管理员查看智能设备是否损坏、垃圾分类督导员是否尽责;垃圾在清运中产生的数据也会实时上传,如果出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管理员将根据现场情况对清运车辆和人员作出调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