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建国楼41-46门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由河西区教育局及另外两家企业联建而成,30多年过去了,居民们希望可以把企业产的产权买下来,从2018年开始,经历了3年的时间,可房屋建设的主要单位河西区教育局却只给出了当年的材料的答复,就再也没有推动此事。
记者:从2018年到现在三年之间,为此做过什么?
河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局长 杨琳:去年疫情后,教育局成立了专班,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到过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过历史档案的查找。在城建档案馆找到了当年的规划部门出具的开工证明以及建设工程当时施工执照的登记表,同时还找到了当年的联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当年自建房屋的预安排计划通知,拿着这些信息,专人也去过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不动产登记中心也查找过建国楼的相关信息,但是没有找到任何的资料,工作人员反馈要提供建设用地的审批的手续,还有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以及竣工验收的相关手续,按照不动产中心提供的这些材料名称,一直在继续查找。
记者:这件事谁应该是牵头人?
杨琳:应该是教育局。作为一个主责部门,这件事情的认识上过于约束自己的想法了,而没有作为一个主要的牵头部门,积极主动或者充分地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记者:从2017年开始市里就要解决这些历史遗留产权办证的问题,为什么这些政策和精神到这儿都不管用了?
杨琳:这个楼是1987年建成的,在建成之初,联建单位曾经跟住建部门进行过联系,办理产权证,但当时因为产权关系复杂,没办下来,后来有政策出台,当时多次跟区里房管部门进行过沟通,也递交过相关申请,但需要提供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两个证明当时没有找到,所以也没有进行下去。作为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没有和住建部门和规划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沟通。
记者:一再跟老百姓说“你们别再反映了,办不了”,为什么那么确定就办不了呢?
杨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到位,遇到了难题,躲着走、绕着走的思想在作祟,相关努力只是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但是没有说必须要解决的这种韧劲上和态度上没有到位。
记者: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办?
杨琳:后期作为牵头部门,会同市区的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努力地去解决。相关的资料还要努力查找,然后也请专业部门做一个指导。
记者:在这件事上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西分局能做哪些事呢?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西分局党组书记 局长 康安平:本着以尊重历史,尊重老百姓权益的原则,配合教育部门和住建部门把历史档案梳理一下,在事实基本清楚清晰的基础上,依照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方针,配合教育部门把这个事情稳妥地去处理。
记者:住建委呢?
河西区住建委党委书记 主任 杨彦杰:和教育部门和规划部门一同配合,帮助查找资料。另外在不动产权办理下来以后,有一个企业产要到住建部门审批,进行住户购买产权的手续。这个要提前介入,把相关的要件情况和教育部门和其他两家权属单位一起梳理,尽快地帮助住户落实改善居住条件,购买产权的愿望。
记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的过程当中,是应该说一句“办不了”?还是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去办?怎么看干部的作为?
河西区副区长 王晨:客观上是因为历史过于长,当时没有一些资料,造成了无法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办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人员面对棘手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前例可参照的问题,就不愿意去办理,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开始逃避,才造成工作人员说办不了。产权证的问题,才是真正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总说担当作为,实际应该担当什么?更应该充当解决问题的执行者,真正地新官理旧账,河西区的职能部门就应该主动充当牵头单位,横向联系市级相关的部门,积极地去解决。已经搜集到了一些材料,在此基础上应挖地三尺,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再难的事也能够解决的。(津云新闻记者 李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