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排查“经营贷”挪用,严堵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记者追踪本市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发现,本市目前就此问题自查力度相当大。业内支持斩断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的“利益链”,警醒相关机构和人员莫要触碰监管“红线”。
政策性银行和暂停发放房贷业务的银行也自查
连日来,记者从本市多家银行了解到,银行已经接到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和天津银保监局等部门转发的上述通知,并参加了相关的工作会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之外,从来不发放此类贷款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暂停发放房贷业务的部分中小银行也被要求开展自查。
据本市银行业内人士介绍,经营用途贷款是为满足中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临时周转性资金需求的对公贷款产品。去年以来,为了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多家银行推出的“经营贷”的利率纷纷降到了4%以下,而且还延长了还款周期。而目前市场上的首套房的按揭贷款利率水平一般在5%左右。二套房的按揭贷款利率更高,根据贷款人资信差异,有的银行利率上浮后甚至达到5.5%以上。不同贷款的“利率差”让一些人看到了获利空间。在上海、北京等楼市热点城市,监管部门发现了市场存在骗取银行经营贷实际用于购房的问题,甚至有些案例还涉及有组织的违法活动。
不能为买房人省钱“走旁门左道”
记者同期暗访本市房地产市场了解到,三部门的重磅通知“震撼”了房产经纪行业。多位房产经纪人私下表示,以往他们为帮助买房人节省贷款利息确实会推荐一些特色贷款产品,利率优惠的经营贷确实比较受欢迎。在监管警示下,他们现在可不敢推荐此类产品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往有个别“走旁门左道”的小型房产中介替贷款人伪造相关证明材料,骗过银行的审核,以完成房产销售的业绩,赚得不菲的佣金收入。甚至有中介机构通过“空头公司”向银行申请经营贷,经营贷资金通过多道转手,最终用于买房。目前各地监管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一些中介和个人被执法部门联合调查,涉及的银行也被行政处罚立案。业内认同启动“信用黑名单制度”,多方合力斩断“利益链”。遏制此类违规违法行为不仅有利于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还有利于防止楼市过热的现象,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一致性,稳定多方对于天津楼市有序发展的预期。(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