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向社会公布。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勒出未来五年发展的崭新路径,为新区落实“双城”发展布局,推进“二次创业”,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擘画了宏伟蓝图。
据了解,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共十六章,以美丽“滨城”建设为统领,重点围绕深度实施重大国家战略、优化“滨城”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创新发展先导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全面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区、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区、建设蓝绿交融美丽滨海、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滨海、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13个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任务,设置了港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智慧等4大类30个主要指标。同时,围绕加强党对规划的领导、做好规划衔接、强化项目支撑、加强规划落实等方面强化保障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基地三区”核心区功能基本实现。“1+3+4”产业规模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打造若干具有国家创新引领力的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区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更加凸现,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助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发展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放管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
──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一主两副六组团”一核多点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城市、智慧滨海成果显著,港口经济、海洋经济、贸易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动能进一步壮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市发展中的龙头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发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向上向善、重信守诺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二次创业”精神更加凝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一带、一屏、五廊”生态格局全面完成,“871”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效果明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均衡普惠,教育、卫生、文化短板全面补齐,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依法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治理水平和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到二〇三五年,滨海新区将基本建成综合实力强劲、人民和谐幸福、具有独特魅力、国际化程度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城”发展布局全面形成。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国家先进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法治滨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健康新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实现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建设目标;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国内大循环北方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