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津城楼市春季行情启动,大型房产中介门店的看房业务量近期成倍增长。然而,一些二手房的隐蔽风险点正成为“不定时炸弹”,买方在办理过户乃至入住后才发现,进而引发纠纷。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针对买房人关注的房产信息披露难点问题,房地产业内和消费者维权组织都加大了风险点的破解力度。
买家看重隐蔽信息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多家房产中介门店暗访时看到,经纪人每日带看二手房的业务量明显增多。据一些经纪人介绍,很多挂牌房主急于卖旧买新,加大了议价空间,降到了很多买房人的“心动价位”,周末一套房源平均能接待十多组看房人。
但是很多低价房并没有立马成交,一些买房人多次找经纪人反复打听情况。“还是不放心,总担心房子有问题。”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身边有同事就买了一套低价二手房,入住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很多,后来甚至没法住了,我们自己买房也得多小心。”记者了解到,很多买房人在经纪人陪同下看二手房,明面上只看了小区环境、户型朝向、装修水平等基本信息,而事实上他们对于房屋质量是否有缺陷、房屋是否是“凶宅”等隐蔽的信息也非常看重。由于难以分辨房主和经纪人是否说了实话,当问到这些问题时,一些买房人还会偷偷用手机录音留作凭证。
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负责人指出,从本市房产投诉情况看,有些房产中介存在虚假宣传以及口头过度承诺等问题。经纪人为了签单出成绩,没有告知买房人准确客观的信息。在市场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买房人处于弱势地位。即便一些买房人录音存证,对方还是不认账,由此引发维权纠纷。
规范风险披露流程
本市房地产资深人士祁世钊指出,房屋交易本身权属复杂、交易流程繁琐,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很多行政法规,经纪人必须有更多的风险意识,而这是一些普通经纪人难以胜任的。房产签约环节至关重要,这个关口把好,有助于降低风险。特别是让能够提前预见风险的法律专业人士介入房产领域,有利于减少买房人的担心,促进房产交易。
近日,市消协指导国内知名房地产互联网机构在本市建立首批第三方签约服务中心,买卖双方在签约过程中,有法律知识背景的房地产签约专员负责资质审核、风险评估、合同讲解,配合买卖双方完成签约全流程,把控交易风险。此前,市消协指导多家大型房产中介推行15条服务标准和近70条细则规定,覆盖了房产经纪行业服务的关键触点,规范了签约前的风险披露正式流程,为行业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业内认为,这种新型的第三方介入监督和服务的模式有助于买房人获得真正安全、便捷的交易体验,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