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裹紧衣物抵御风寒。王津摄
最近的两次寒潮,不少市民常念叨“体感温度”这个词,这次寒潮甚至出现中午比早晨还冷的气温“倒挂”,这是为什么?
气象专家称,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等综合影响。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被称作风寒效应。因为人的体温一般为36℃至37℃,在多数情况下会高于周围环境气温,在无风或微风情况下,人体周围的空气分子交换很弱,这就在人体和大自然空气之间,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过渡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个过渡层就在贴近人体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可是,当空气流动很快时,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便不断地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来越感到寒冷。
气温在0℃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至8℃。专家指出,风寒效应只发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肤上,只要挑选合适的衣物,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皮肤,就能将风寒效应降到最低。
近期,为何强冷空气频频侵扰?专家表示,入冬以来,欧亚中高纬被“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控制,东亚冬季风偏强,且这样的环流型在12月月内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持续的“西高东低”经向型环流和持续偏强的冬季风是导致2020年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