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生活> 正文

老船长合力修缮古风船 传承渔家文化再起航

“这艘古风船是我们8年前一起建造的,和历史上这类渔船原貌相比一个件儿都不差。它一直停靠在蔡家堡码头边上来展示渔家文化的传承脉络,经历风吹日晒已经破旧不堪了。”11月17日,经过近一个月的修缮,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加岺与当初一起建造它的三位老船长刘翠祥、赵学喜、刘翠和一起,让这艘破旧不堪的古风船焕然一新,使其能够在新区大地之声滨海渔文化教育基地以崭新的面貌亮相。

“这艘古风船现在已经破旧不堪,如不加修缮就会慢慢腐烂掉。当初建造它是为了传承渔家文化,此次修缮的古风船也是要让滨海渔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增加市民对家乡的热爱。”赵加岺说。

记者在维修现场看到,这艘船船体长12米、桅高12米,船宽4米,船深1米。与现代的船不一样,它船头、船尾有两个三角帆,船中间挂着大小两个风帆,十分具有历史感,整个船体没有发动机,航行的动力依靠海上的风力。据了解,古风船存在于清代咸丰年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天津地区古风船按捕鱼船分为两种,从最早的马槽型发展到门锭型,两种船体结构大致相同,但门锭船工艺有所改进,外观上门锭型更漂亮,该船即为门锭型。古风船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三堂(桅堂、舵堂、灶堂)、六座(官盘、官簪、官耳、官轴、官赤、官押棒)、七走(羊头、狗脑、马门、鹿枷、象鼻、虎牙、狮口)、八飞(雀箍、鸽窝、鹰嘴、舵鸭、鸡腿、龙口、桩蝇子、凤头),这也是对北方船文化的概括,在此船上也均有体现。

“蔡家堡渔村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次修复这艘古风船也是想把历史留住,把记忆留住。”赵加岺回忆说,“我们这老一代渔民对古风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它养育了我们好几代人,风船利用风能代替了繁重的人力劳动,我们联合大地之声公益组织一起把渔船进行了修缮,希望把渔家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一直在做地方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公益活动,这一次了解到蔡家堡渔港码头有一艘因年久失修的门锭型古风船,希望通过修复这艘船让更多人去了解当地的文化,让公众传承渔盐文化,增加对滨海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大地之声负责人秦兆明说。(记者 贾磊 摄影摄像报道 编辑 陈小龙)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