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在全国首创“数仓+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保税仓储货物质押融资,推进对外债权登记新政落地
■ 多措并举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最大限度便利企业。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创新“保税货物+租赁贸易”的进口保税设备租赁业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航空保税维修形式申报
■ 深度融入国际贸易产业链,打造“一带一路”黄金支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注入发展新活力
自挂牌以来至今年7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市场主体8.1万户,注册资本3.4万亿元。今年1-7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5782家,其中外资 100家;实际使用外资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7%;进出口总额1079.7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33.63%。一组组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统筹谋划、升级加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政策与产业创新,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自贸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在渤海 湾畔的创新沃土上,自贸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重点领域创新“多点开花”
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一直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头戏”。以供应链金融创新为例,天津自贸区探索基于数字仓库改造和可信仓单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全国首 创“数仓+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据了解,基于可信仓单,集仓单质押、处置、交易、风控锁价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于全国首创的供 应链金融创新最新模式,拥有不同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新逻辑,能够满足实体经济流通、融资、风险管理的集成需求,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此 外,天津自贸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保税仓储货物质押融资,解决贸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对外债权登记新政落地,助力区内大型租赁公司离岸租赁 业务顺利开展。同时,租赁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截至今年8月底,东疆片区累计完成1641架飞机租赁业务,完成34座海工平台租赁、处置业务,这里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
天津自贸区多措并举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最大限度便利企业。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目前天津自贸区已在海运冻肉、平行进口汽车、空运快 件等领域广泛实施,有效提高监管效能、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构造良好营商环境。同时,探索“以企业为单元,精准防控风险,货物进出顺畅,区内企业 自由”的海关特殊区域区块链监管新模式,推动实施“隐形监管、无感通关”。创新“保税货物+租赁贸易”的进口保税设备租赁业务新模式,实现全国首单发动机 租赁异地监管业务,率先打通国内首个海工船舶“外轮国用”创新路径。开创“委外加工”保税维修等创新模式,推动扩大保税研发政策受益面。在全国率先实施航 空保税维修形式申报,减少企业调机时间及成本,制定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目前本市保税维修业务已涵盖航空、船舶、海工装备、 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
位于天津自贸区天津 机场片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天津海特获批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相关政策的实施,助力企业开 展国际业务。”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境外飞机从国内其他MRO来天津海特执行维修改装业务,可以不再额外调机至境外,可采用形式申 报只做形式进出口,节省调机时间以及通关时间,也为客户节省调机成本。
融入国际贸易产业链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加强新兴产业引育的同时,天津自贸区深度融入国际贸易产业链,打造“一带一路”黄金支点。积极打造“京津冀+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出口基地,中车长客天 津公司启动运营,中国铁路物资集团开展离岸贸易等创新业务,中绿能综合能源服务等项目主体落地。发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走出去”综合服务 中心作用,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投资备案、跨境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审计、国际法律、国别咨询等综合服务。加快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实际投资额 超10亿美元。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天津自贸区持续注入发展新活力。目前,天津自贸区加强与北京、河北的创新互动,积极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汲取经验,与河北自贸试验区签署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华电集团、中国联通等一批央企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一大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正在天津自贸区这片“试验田”中生根发芽,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试点 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230项经验案例,发布71个金融创新案例,178项创新成果在京冀推广实施。(津云新闻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