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听取村民意见,让一条条绿色农村路成为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小康路’‘放心路’。” 在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刘道刚介绍了本市交通运输系统助力结对帮扶的成果。
近3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对全市1000个结对帮扶困难村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建立帮扶困难村项目库。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村道路提升改造670公里,剩余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届时,将有470余个困难村获益。为缓解结对帮扶困难村修路资金压力,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优化道路改造预算和资金补贴方案,将结对帮扶困难村的市级补助资金标准由原来的15万元/公里提升到30万元/公里,截至目前,已安排补助资金2.2亿元。
为使路网更密、路况更优,市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搭好三条路。“一是村庄与周边区域的‘连接路’,使外循环‘畅’起来;二是人民群众出行的‘必经路’,让求学、就医、购物的路‘快’起来;还有就是逐个打通‘断头路’,让‘死路’‘绝路’‘活’起来。”刘道刚介绍,3年来,仅市级安排补助资金新建的道路就达到240公里,累计安排道路大修370公里,130公里乡村公路提升改造后路面宽度由原来的4米拓宽至6米以上。
便捷优质的公路,激发了本市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特色旅游、绿色康养、休闲采摘等农业产业风生水起,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谈起乡村公路给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刘道刚举了一个例子,在宁河区廉庄镇,有一个木头窝村,依河而建、因水而兴,因其自然生态环境被纳入全市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该村原有一条长1.7公里、宽3.5米的木头窝路连接宝芦公路,但路况路质较差,经过2018年提级改造,村子公路两旁遍植果树,并发展起稻蟹混养,形成了特色美景。如今,木头窝村正在打造集水稻种植、研发、生产加工、生态休闲、特色旅游于一体的智慧型特色小镇、慢生活体验乐园和农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
木头窝村的变化只是本市千百条农村路给乡村带来巨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本市将农村公路发展作为服务“三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把乡村公路维修改造列入全市民心工程,2012年率先在全国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2019年公路统计年报显示,本市公路总里程为16132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216公里,占比70%;农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到90%;全市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9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4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全国农村公路路网平均水平。
“近期,我们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深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模式,开展‘美丽农村示范路’创建,让更多农民群众共享交通基础设施成果。”刘道刚表示。(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