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韩女士: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本市气温也是持续上升。今年“三伏”为40天“加长版”,目前处于疫情常态化阶段,想请专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一下如何舒适安全地度过炎炎夏日。
“夏季生活点题服务”专栏记者:市中医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孙庆提示市民,这个夏季注意祛湿健脾,避免过度消耗,增强免疫力。
空气流通时间要增加
伏天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目前处于疫情常态化阶段,市民日常居家开空调是必要的,但如果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里,身体调节能力会失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出现“空调病”。
居家空调最好开启“除湿”模式,温度既不会过低,体感上也更加舒适。同时封闭空间长时间开空调易致空气混浊,细菌滋长,疫情防控阶段每天开窗通风时间要加长,确保每天2至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在开启空调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将窗户开一个小口,便于空气流通。
注意保护脾胃
伏天内,人体常常会感觉疲惫、精神不振、头晕。原因主要是湿热交困,容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痛,困倦乏力。这个季节人体脾胃最容易受伤,尤其是体弱人群,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利等问题。湿气过盛,就可使人致病,容易出现发热、感冒、咳嗽等疾病。
为了减少因湿热造成的感冒,伏天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建议市民日常可以多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如绿豆、薏米、赤豆、山药、白扁豆、冬瓜等食材,同时食用应季蔬菜水果为宜。
可用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煮三仁汤服用,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如果伏天感染风寒或患暑湿所致的感冒,可用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煮藿香正气散服用。
日常还可煮一些白扁豆粥、薏米小豆粥,起到健脾止泻、清热消暑的作用。还可用麻酱、蒜泥和香菜制作清拌茄子食用,有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胃的功效。
过度锻炼不可取
伏天虽然天气热,也不要常日躲在空调屋内。可早晚适量进行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增强体质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避免大汗淋漓过度消耗,以免阳气损伤,免疫力下降。(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