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支教老师靳子奇指导孩子们操作无人机。 本报记者 张立摄
在西藏澜沧江边,现代化十足的校园里,几个藏族孩子正在天津老师的教导下操作着无人机。昨天记者跟随海河传媒中心西藏采访团走访昌都实验小学,体验了一次天津帮扶老师新开设的科技课。
今年三年级的学生丁增江村,一边练习着无人机起飞动作,一边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用遥控机练习钻圈动作。“在学校里最高兴的事就是上无人机课了,很喜欢这个课,以后长大了我也要研究新科技。”他说。
丁增江村的老师、昌都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靳子奇,来藏之前是天津市南开科技实验小学的副校长,一直教科技课。他告诉记者:“到这儿来之后觉得这里的科技教育很缺乏,于是想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就和南开区科技办等部门联系,天津市红天智能科技也向实验小学提供了无人机模拟器、无人机训练机、无人机编程机、无人机培训课程(包含直播课及录播课)。”
今年5月,无人机兴趣小组上课的消息发出后,因为学生们都不知道无人机是什么,所以一开始报名的孩子并不多。靳老师干脆搞了一次展示课,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几十个孩子来报名,“因为条件的原因,我只能先教4个学生。现在来看,这4个学生以后也能成为我的小帮手,辅导新的学员,让更多的孩子接触无人机这样的科技课程。”
天津援藏教师、昌都实验小学校长李东锐告诉记者,通过天津援藏队联系,天津师范大学援助基金会决定投资兴建昌都市实验小学科学技术体验教室,并计划增加机器人等课程,填补学校科技教育的空白。
天津援藏队总指挥杨灏表示,天津在智能科技上是强项,在昌都也将结合自身优势,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兴趣,助力当地学校加强思政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技能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爱国、爱党、爱民族团结的新时代学生。(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