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滨海新区> 正文

滨海新区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编者按

从一条条道路的铺展、延伸、交错,到一 片片新城区的形成、一座座新地标的崛起,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十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令人赞叹。滨海新区的十年发展历程,凸显着 一条清晰的滨海道路,这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和“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 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的各项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服务京津 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新时代新作为。十年来,滨海新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深化改革之路、开放创新之路、协同发展之路、生态宜居 之路、文明幸福之路和社会治理之路,成为今天滨海新区瞄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打造北方经济新引擎的基础。

即日起,本报陆续刊发“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庆祝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10周年”系列报道,今日刊发第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

 “滨海新区有很多配合型企业可以支持项目在产业中迅速成长。比如,无人机行业相关的数据链企业、配套生产企业等。这里不仅各类产业政策齐全,同时又距离 北京较近,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去年10月份,来自北京的军研科工智能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落户滨海新区时,董事长卯立远曾这样解释他的考量。

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截至去年年底,新区共引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468个,协议投 资额达到2711亿元,实现历史新高。金山云逸仙园云计算数据中心、中远海运总部、今日头条总部等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新区。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这个牛鼻子,滨海新区开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新局面。

在协同发展中抓准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是滨海新区的重要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滨海新区努力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发 挥更重要的引擎作用。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滨海新区把落实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滨海实施作为政治任务, 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六个协同发展平台载体,落实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滨海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推进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9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滨海新区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支持滨海新区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滨海新区新时代新定位新作为的重大突破。

滨海-中关村释放联动效应

十年前,可能没有谁会想到,在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北塘渔村”里,会像今天这样聚集着1300多家来自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企业。

2016年11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在新区揭牌。这片规划面积为10.3平方公里的区域,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承担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成为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模式的“试验田”。

揭牌三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与北京中关村开展创新协作和政策先行先试等工作,重点打造园区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让自身的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大与释放。

去年10月,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在新区揭牌。该创新中心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化,与核心区形成互补联动发展,共同建设成为科技成果高效 转化、高端人才加速聚集、创新创业生态完善、引领辐射作用明显的类中关村创新中心。“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的揭牌是高新区与中关村紧密合作的 一次具体落地,同时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中心将依靠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以及 高新区多年形成的产业基础,借助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与管理运行经验,通过合作打造出孵化创新企业的特色载体。

如今,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1+N”发展格局的带动下,联动经开区、保税区和高新区的创新创业资源,已逐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出引领带动作用。

在服务协同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最近,对于首创光年城(天津)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来说,建设位于未来科技城北区的京津合作示范区的任务好比一场“竞速赛”。根据公司建设计划,京津合 作示范区起步区约11.8平方公里的道路、管网及绿化等工程急需开工,以便为后续的产业项目入驻创造条件。据悉,2018年底以来,高新区政务办已为京津 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起步区办理完成道路、桥梁、管线、场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许可证近50个,其中采取信用承诺制方式办理审批14个,均已履约且 如期开工,有力保障了京津合作示范区起步区开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2019年以来,滨海新区成立了驻北京中关村招商服务中心,在京举办了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同时,保税区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中心、高新区成立京津冀 协同发展招商促进局、区卫健委持续推动北京大学滨海医院项目进入第三个合作周期等一连串动作,都确保了改革过程中京津冀协同工作的“无缝衔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加快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标志区,瞄准优质资源,强化精准对接,承接非首都 功能疏解项目468个,协议投资额2711.9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482家,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投入运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优 化;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欧城市科研创新实验室等11个项目落户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航空物流区口岸大通关基地加快建设,保 险产业园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南港工业区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规划获批,嘉实多润滑油、亨斯迈复合材料等项目顺利推进;大兴机场燃油管线域内铺设工程全 面完成;滨唐、滨沧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项目加速落地。

对此,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通过不断探索,新区已逐步形成了常态化对接机制,稳步完善协同发展推进体制,改革拓展承接项目新区域新领域。新 区推动北京项目加快落户“南北两翼”区域,完成“南北两翼”项目统计跟踪工作,纳入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库。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精尖项目的同 时,积极拓宽承接领域,推动符合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定位的项目落地,现代服务类、文化旅游类项目快速增长。新区还开通了天津港至雄安新区绿色通道,建成京 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促进细胞与基因技术创新发展,攻坚癌症、早衰等重大疾病,并制定出台《滨海新区细胞产业技术创新行 动方案》,完善标志性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理体制。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滨海新区不断在服务协同创新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津云新闻编辑张晶晶)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