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陇原大地,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津甘两地一家亲,协作扶贫奔小康”的热潮在寒冬时节处处涌动。天津援甘干部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热情,积极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以真情援助甘肃人民。
从白银市会宁县到庆阳市镇原县、合水县,天津援甘干部坚持把“有限”和“无限”相结合,把“有限”做扎实,聚焦基本民生问题,发挥有限的财政资金项目的引领作用;把“无限”做深入,动员全市各界群众带着无限感情投入各领域帮扶,鱼渔兼授、智志双扶,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增强造血能力。
产业对接 脱贫加快
甘肃长征药业是一家曾经濒临破产的企业,董事长张海军告诉记者:“当初我们的药材种植面积广,市场无法拓展,600吨的中药材成品堆积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在和平区的帮扶对接下,天津中新药业等知名药企积极洽购,千万级的大订单为张海军解了燃眉之急。“过去我们的产品市场只局限在甘肃省内,而今我们的黄芪、党参卖到了北京、天津、广东、浙江,天津一家企业还帮我们将产品卖到了日本。目前天津一家设计单位正在帮我们设计新包装,我们的产品明年又要升级了。”张海军说。
销售途径的拓宽,直接关系着会宁县杨崖集镇农民的脱贫进程,帮助贫困群众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当地进一步增收。
聚焦民生 补足短板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项目支撑,静海区在对口帮扶庆阳市镇原县的过程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等基本民生问题。
从住窑洞到土坯房再到今天的小洋楼,镇原县闫沟村的村民闫希忠怎么也不会想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闫沟村积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建立中药材种植科研基地,打造粮食蔬菜种植、畜牧饲料种植、牛羊猪养殖及林下养殖盛产基地,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多元增收。
静海区紧紧围绕镇原县的民生弱项短板,鼓励社会帮扶力量加大教育、基本医疗等扶贫领域的投入力度,集中解决问题。
人才交流 着眼未来
红桥区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着眼于未来。把天津的名师引进当地,再把对口支援合水县的教师、医生送到天津进修,津甘两地学生同上一节课也成为现实。
合水县西华池小学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大屏幕连接到了天津西站小学,天津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时对着摄像头向甘肃学生提问,两地学生隔着屏幕展开互动。42名红桥区行业专业人才常驻合水县,开展长期帮扶,助力提升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工作水平,并且将当地10名教师接到天津跟班学习,选派20名医务工作者到天津的医院参加实训锻炼。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在津甘两省市的共同努力下,两地扶贫协作呈现出全方位推进、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良好态势。携手奔小康的目标已越来越近,时间越来越紧,任务越来越重。记者的脚步在路上,将为读者及时带来带着热度的扶贫一线新闻。(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