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站、西站、南站、机场,四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被视为天津的“门面”;
但是在这些门面内外,曾存在着诸多顽疾:
出租车打不着,拒载、拼客习以为常,黑车横行;
标识不清,指引混乱,不熟悉的人很难自己找到正确的路;
部分站区环境脏乱,设施陈旧……
今年4月底,天津启动“三站一场”环境管理秩序专项整治,剑指上述顽疾。
接近年底客流高峰期,这些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旅客出行是否方便了?天津广播记者近日做了实地体验调查——
标志标识:各场站建成导引体系,指示清楚
天津站是“三站一场”中日客流量最大的交通枢纽,并通过地铁、公交等接入室内交通网络。整治前的天津站,地铁到达层、前后三个进站口等关键节点,标识放置偏僻,颜色上也没有与其他标识区分,指示也很不清楚。在之前的走访中,高峰期呆在地铁出站口5分钟,就有三拨操着外地口音的旅客因为看不懂标识前来问路。不过这一次,天津广播记者发现,站内标识发生了一些变化——
地铁出站口、岔路口等等关键位置,都在地面上设置了箭头标识指引方向,不同节点还用颜色加以区分;
原先设置在柱子上的标识,数量大幅增加,也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方向;
悬挂灯箱标识、立式标识、地面标识三者形成了完整的指引体系,天津广播记者走出地铁,不需要调动以往经验,只凭标识,也可以做到不问路不停留快速到达指定的交通节点。
而天津西站,标识调整更明显:地面上,也设置了多色指示箭头标识方向,标识之间衔接紧密,旅客可以一步步按指引进出站;
出站通道,面向每一个出站口,都设置了风向标一样的立体标识,一根立杆,串起十几个方向指引标,所有交通节点位置一目了然;
此外,《天津市综合客运枢纽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导则》也已经发布实施。未来,所有火车站、机场都将形成样式、颜色统一的引导标识,还将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新增设名为“会合点”的专用区域,设置连续式的流线指引标识。
违规揽客、拒载、打车难问题:没发现
“别在火车站打车”曾经是天津市民的一种共识:在这些地区,找一辆合规运营的出租车可能要等上十多分钟,而违规入站揽客、拼车运行的出租和黑出租倒是很容易碰上。但上了这些车,就等于上了“贼船”:漫天要价、私改计价器、暗戳戳绕路几乎是标配。亮出本地口音,或者要求“打表走”,甚至是看一下导航,都会直接被拒载……不少旅客不得不拉着多个行李箱,走上一两公里到站外打车。
不过这一次走访,这些现象,天津广播记者在三站一场都没碰到。
先来看天津站。
世纪钟广场,只有下车旅客,没有接客出租,稍停一停,就有工作人员上前劝离;
后广场地面层,天津广播记者在提示避免乘坐非正规出租的提示广播里一路前行,直到走出车站管辖范围,走上华龙道,也没看到停车揽客的;
前广场、公交车站附近、后广场……所有曾经是揽客人员集中的地方,无论白天晚上,都有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巡逻,随时劝离揽客人员。
旅客打车的需求怎么解决呢?天津广播记者来到正规出租上客通道,这里有很多出租车排队等待,旅客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有序上车,高峰期等待时间大约三分钟左右。
天津西站情况也类似:旅客在出租车正规候车区排队上车,站内站外,揽客人员都难觅踪影。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天津广播记者在西站暗访时,发现还有个别疑似出租者经营者守候在出站口,但即使在不同时间,以正常速度反复多次通过出站口,他们也只是从旁观察,一改往日一拥而上明目张胆高声揽客、讨价还价的做法。
为了确认身份,天津广播记者佯装外地旅客,在出站口逗留了两分钟。这样,才终于有人上前低声询问是否要打车,要去哪。就在天津广播记者说出目的地,还没来得及谈价的时候,一名车站执法人员就现身将揽客人员带离。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天津广播记者又三次重返出站口,却再没找到那名被带走的揽客人员,其他人也不敢再上前攀谈。
基础设施:干净了,方便了
地铁铁路安检互认在南站、东站已经部分落地,市民乘地铁到站后可以直接进站乘车,不用再过安检;
公交24路夜班车正式开通,天津站与天津西站之间实现24小时运营全覆盖,线路调整也在车站显著位置公示出来,方便市民;
为做好与夜间火车的衔接工作,地铁公交部分线路延时运营……
有些改变,乘客并不买账
天津机场航站楼从5月底实施新的通行模式:不允许下飞机的旅客通过机场二层各门前往出发层高架桥,旅客可以选择通过航站楼一楼到达层出口乘坐公交、机场巴士、出租车,通过地下交通中心接驳地铁、长途班线或进入停车场。但是,很多旅客都反映,自己离开机场最多的方式是乘坐地铁和私家车或者网约车,这样一来,新政策“不方便”。
“我刚才从拿完行李开始,走到新的停车场口用了10分钟,比之前直接出去时间差太多了。”
“我拿了三件行李,要我走到停车场,谁心里能痛快啊!”
“为什么一层的车道不能设置即停即离?一定要到停车场去呢?”
按照新政策要求,只要不是乘坐大巴、公交或者巡游出租车的旅客,拿完行李后,都需要通过地下通道前往停车场。以正常速度前进,在航班集中时间,未携带大件行李的情况下,一个中年人走完全程耗时约9分钟。不少旅客建议,应该为私家车和网约车开辟一条车道,即停即离,规定时限,这样比去停车场方便的多。
对市民的反映,负责机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管理的交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最初设计方案时,类似想法也曾有人提过,但参照了一些省市的运行情况后,这一设想才被否定。
“这一安排是机场方面的考量,如果开放,根据有的城市的经验,旅客会跨线横过马路,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社会车辆公共交通交织在一起,管理层面上弊大于利。”
根据市交委提供的材料,三站一场环境服务提升整治总体方案中曾经明确,要遵循“以人为本、旅客第一、体验优先、远近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整治。半年多以来,相关部门为提升三站一场整体环境服务水平,做出了大量积极努力,很多长期存在的“顽疾”也得到了整治。从火车站地铁安检互认到铁路天津站、天津西站设置立体指示,这些细节的改变无一不是回应着旅客和百姓的诉求。
以天津西站设置的立式指示为例。相比地贴或者悬挂指示灯箱,这种立杆投资较大,但是指示效果更好,也得到了旅客的广泛认可。西站站区办主任刘清说,这种指示方式是从兄弟站学来的,灵感来源于旅客。
“专项整治启动后,我和同事们在西站里体验过很多次,也问过来往旅客的感受。我们感觉,如果仅仅用传统的标识,旅客对于下一步要去的地方没有距离感,方向感也不强。引入这种风向标样的标识,指示方向就变得立体化了。旅客就不会误判。”
而另一方面,无论是安检互认、指示调整,还是4G信号覆盖,要落实这些措施,相关部门都要在筹集资金、突破现有规定等方面做很多努力,在“方便”旅客的同时,也给管理添了“麻烦”。 但从效果看这种投入和麻烦都是值得的。
经过半年多的专项行动,三站一场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一些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治理。下一步如何巩固已有成绩,不让“老问题”回潮,同时补足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方面的短板,让“三站一场”真正成为天津的“亮门面”、“金招牌”,有关部门还需继续努力。从这个角度说,整治永远都是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