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天津走出的大侠霍元甲成为永恒的爱国志士经典形象。他的故居和陵寝就在如今天津的西青区。
地标:霍元甲故居 精武门·中华武林园
地址:西青区小南河村精武门·中华武林园 西青区团泊大道
介绍:1869年1月19日,霍元甲出生于小南河村。故居为霍家祖居于此,坐北朝南小三合院民宅,始建于清同治初年,曾作多次修葺。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为2010年纪念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逝世一百周年修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霍元甲传奇的一生和世界各精武会创建发展的历程。武林园内还包含霍元甲陵园。
武术世家 侠义传代
爱国武术大师霍元甲的玄孙女霍静虹说,自己父亲那一辈,还一直住在祖屋里,祖屋过去全是泥坯房。霍静虹有一张在教练指导下练武的照片,就是1984年时在老屋拍的,照片中依旧能看到泥墙,“拍这张照片,是当时香港《大侠霍元甲》剧组到天津小南河‘寻根谒祖’。”
1869年1月19日,霍元甲出生在小南河村。霍家是武术世家,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有威望,晚年回乡务农,督教子侄辈习文练武,“术”与“德”的侠义风骨在霍家辈辈流传。
霍恩第有三子:霍元栋、霍元甲、霍元卿。世人皆知“迷踪拳”,霍静虹解释,霍家家传拳术传到霍元甲已七代,是霍氏练手拳或者叫迷踪艺,“高祖霍元甲自己的确创编了一趟拳,现在我有幸拜了这趟拳的李庭吉老师为师学习这趟拳,但它不是迷踪拳也不属于迷踪拳。以前叫迷踪艺头路拳,现在我们就称它霍元甲拳。”
抑强扶弱 为友尽义
霍元甲“武艺高强”之名来源于一位武艺高强的外地人到小南河“请教”迷踪艺,霍元甲以高超武艺战胜对方,大家才知道,霍元甲其实是下苦功练出了好功夫。
霍元甲曾挑柴火行走三十多里路去天津城卖。路上遇到混混儿要“过肩钱”,霍元甲凭着扁担将他们打跑。混混儿蒙蔽霍元甲入脚行干活,霍元甲秉承良善之心,常免去脚行中贫苦劳工的苛捐杂税,于是被诬陷入狱,幸得怀庆药栈店主农劲荪帮忙得以出狱。农劲荪跟着孙中山做革命工作,走南闯北网罗志士。1895年,霍元甲进入“怀庆会馆”担任掌柜,并收山东好汉刘振声为弟子,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清末志士大刀王五王子斌与霍元甲是至交,王子斌在北京遇难,霍元甲携徒刘振声入京盗回首级,将义士身首合葬。关于在天津打败俄国大力士,事实是大力士得知霍元甲威名后,甘愿认输并离津。包括在上海英国大力士比武,霍元甲应友人之约如期到上海,但大力士居然到转年也不敢露面比赛,最终“破胆而逃”,说明霍元甲武艺和名望很高,达到武术“止戈为武”的境界。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高手与霍较艺,也败在霍的手下。
忠骨归乡 艺传世界
1910年7月7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及爱国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之于世的高风亮节。精武会以霍元甲“爱我中华,强国强民”的爱国精神为魂,明确规定“不许以我之拳头加在同胞身上。”
关于霍元甲之死,在纪念精武会10周年编撰的《精武本纪》上写明霍元甲是被日本人谋杀,霍元甲有咯血病,日本医生给霍治病,两周后霍元甲逝世,经过公立医院的检查,“此慢性烂肺药也”。
霍元甲逝世,胞弟霍元卿、次子霍东阁当即赶往上海精武会任教,一年后霍元卿、霍东阁、刘振声三人一起扶柩返津,后霍东阁返回上海精武会继续任教,直至南下广州、印尼任教和开创精武会,将中华武术和武术精神传播到了全世界,霍元甲也被称为“精武元祖”。
霍家一直居住在小南河,在1976年的大地震后毁坏严重,后来数次重修。如今,在团泊大道上的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的陵园里埋葬着霍元甲真身尸骨。
地标: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地址: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
介绍: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0号。2011年,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为园林和故居两部分,故居由4组院落、48间房组成,李鸿章曾题写匾额“进士第”,故居桐达钱庄、存朴堂等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时李家生活场景。
生在天津粮店街 始终“不忘爱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是李叔同于1914年在留日期间,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而做,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典歌曲之一。从9月下旬至今,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秋菊绽放,雅韵留香中,一起追忆这位令人尊崇的老乡亲。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0号。李家是津门巨贾,也重视诗书传家。直到18岁时,李叔同才因为支持的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离开天津避祸上海。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李叔同集诗歌、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了第一,比如,开办了第一个话剧团体、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创办中国第一个音乐期刊、第一个使用漫画做广告、第一个用锥形刀篆刻……李叔同文集中,不少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当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后,面对日军大举侵略、民族危亡之际,发出了“不忘爱国”的吼声。
故乡天津记录了李叔同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他一生辉煌的建树得益于津沽大地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高风亮节和杰出贡献也成为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陈列展览由室内外复原、李叔同生平图片展、李叔同生平石刻与书法篆刻仿刻室外展区等部分组成,较为系统和详细地展现了大师不凡的人生轨迹和成就。(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