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吉鸿昌旧居 潘立峰 摄
紧靠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公园的花园路4号,是一幢三层小洋楼,抗日名将吉鸿昌当年曾在这里居住。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告诉记者:“因为这是一幢红砖楼,又是外祖父在天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所以被称为‘红楼’。”楼前不远处有一座高达4米的吉鸿昌铜像,跨马持刀,威风凛凛,代表了后人对英烈的纪念。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部,十几年戎马生涯,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他买下天津法租界法国花园(今中心公园)附近这幢洋楼。从1931年到1934年,他在这里度过了生命最后4年中的大部分时光。
“红楼”成为党的地下组织联络站和进行秘密活动的据点。为此,吉鸿昌对这幢楼房进行了改造,二楼客厅原有三个门,改为七个门,其中三个玻璃门通向阳台,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后及时疏散。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每层楼上都有小间密室。
郑吉安对“红楼”的布局非常熟悉:“外祖父和外祖母胡红霞住在二楼,楼上南侧是客厅,室内有书架、茶几和几把藤椅,墙上悬挂外祖父亲笔写的条幅《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代表了外祖父那段时间的心境。”
在党的领导下,吉鸿昌在天津参与组织建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这个同盟的中央委员会包括冯玉祥、李济深、方振武等各方代表。“红楼”里面有一个秘密仓库,吉鸿昌和夫人胡红霞多次变卖财物购买枪支弹药并集中于此,运往抗日前线。三楼有一处秘密印刷所,印刷文件和抗日宣传品,出版了抗日刊物《民族战旗》。
吉鸿昌在天津的活动引起军统的注意,戴笠亲自策划布置特务暗杀吉鸿昌。1934年11月9日晚上,吉鸿昌和爱国将领任应岐在距“红楼”不远的国民饭店房间内,与李宗仁的代表秘密会晤时,被军统特务开枪打伤,之后吉鸿昌、任应岐被法租界工部局巡捕逮捕,又几经辗转押送到国民党北平军分会。24日,吉鸿昌在北平英勇就义,时年39岁。他再也没能回到“红楼”。夫人胡红霞急于为丧事筹措经费,将“红楼”以8万元抵押,全家迁入牛津别墅3号租住。
197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吉鸿昌》,“红楼”是重要场景之一。编剧陈立德回忆,吉鸿昌夫人胡红霞不顾体弱多病,亲自带他详细参观了“红楼”和国民饭店。这些当年烈士曾生活、战斗和洒过鲜血的地方,让他感受颇深,“从‘红楼’的窗口,似乎又射出彻夜不息的灯光;在国民饭店的客厅里,似乎又传来洪亮奔放的谈笑声。我深信,为人民毁家纾难、为民族舍生取义的吉鸿昌将军和他的忠诚伴侣胡红霞同志,将永远活在天津人民的心里,将永远和这个光荣的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郑吉安告诉记者,在母亲吉瑞芝的激励下,她参军入伍,并考入军事院校。外祖父吉鸿昌的爱国情怀影响了她一生,她也愿意把吉鸿昌的英雄故事世代传递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小资料
吉鸿昌及其旧居
吉鸿昌旧居位于和平区花园路,是一座带庭院的英式小洋楼。该楼初建于1917年,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是吉鸿昌将军在天津进行抗日活动的场所,1982年被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吉鸿昌(1895—1934年),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1934年11月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