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轻雾转多云,西北风4-5级转微风,最高气温21℃。”天气预报,我们每天都能收到,简单的文字里面,蕴含了多少气象人默默无闻的付出。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气象人,虽然你看不见他们在工作,但是城市生活却离不开他们的帮忙。他们是这座城市幕后的工作人,是“城市隐形人”,政府供暖决策需要他们提供依据,汛期防预需要他们参与,还有都市设施农业管理:小站稻插秧播种、冬小麦的长势,甚至今年的沙窝萝卜甜不甜,能不能卖个好价钱,都和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户外作业更离不开他们的有力支持。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气象人,为您讲述这样一群“城市隐形人”的故事。
一天查看数百上千图表 眼睛看得酸涩
全运会火炬传递 最令人纠结的“预报”
“短临预报是气象局的核心部门,气象台每天定时的天气会商、海量的数据图表能让你忙得晕头转向。毕业12年来,我感到自己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吃了苦、受了累,但是也有很多收获,也有喜悦,收获越多,感觉自己责任越大。”这是一位爱笑的姑娘,南京气象学院研究生毕业就来到了天津气象局工作的尉英华。“80后”的她如今已经能够挑起首席预报员的大梁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气象预报职业技能大赛天津市个人第一名,年轻的尉英华获得的荣誉就能证明一切。
“从2007年毕业算起来已经工作12年了,从流域预报科的科长到2017年气象台短临预报首席预报员,对我都是挑战,除了平时的预报以外,还要做科研,感觉工作真的很累。因为我研究生专业偏重于‘气候’,大尺度长期预报,所以短临预报对我来说也是挑战,当时我买了大量的书籍,花了一个月时间苦读‘短临预报’,生怕自己不能胜任工作。”
“2017年的全运会火炬传递天气预报,我印象非常深刻。8月18日,要进行北辰区火炬传递,当时易笑园首席主要负责全运会主要场馆包括开闭幕式的天气预报,台里就剩下三名首席轮岗,8月18日的预报正好由我来负责。之前的预报显示,8月18日的天气状况良好,没有天气系统。可是我查看了大量的数据模式和天气图之后,发现8月18日北部地区有降水的迹象,到底要不要进行预报订正,我当时非常纠结,最后和北辰局进行会商后,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预报的订正,北部地区有降雨出现。当天晚上我真的没睡好,直到第二天,火炬传递于上午9时准时开始,11时圆满结束,下午,天空转阴,北部果然下起了小雨,此时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台风北上 一天接了40多个政府部门电话
2017年也是台风最多的一年。那一年的夏季特别不平静。从7月份开始,各种台风不断影响。但是各家数值预报模式显示,台风路径差别又很大。台风究竟对于海河流域有没有影响,降水落区在哪里,都需要预报员给出详细预报,报送政府部门,因为涉及“桃林口”等28个大中型水库,预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8月2日,受‘海棠’台风影响,我当天接了40多个电话,都是各个政府部门打来的电话,询问天气情况的。那天我甚至忙得顾不上吃饭,感觉自己压力好大。”
现在的天气预报因为有了“风云四号”卫星、有了“雷达”、云计算,各种模式预报可以参考,也不用像过去的预报员那样自己画“天气图”了。但是首席预报员的工作担子也更重了,因为采集信息量大了,看的图表也更多了。每一名首席基本上是全年无休状态,4月15日至10月15日的汛期,更是24小时,昼夜无缝隙值班,早8点到晚8点,特殊天气还要加班。值班时首席早晨7点多到岗,9点的天气会商之前要做出自己的PPT,要看卫星云图、雷达监测,卫星云图每15分钟更新一次,雷达每6分钟更新一次。此外,还要看中国、日本、欧洲的数值预报。发布每天短临预报三次。算起来一个预报发布之前,首席预报员是最后的把关者,每天盯着屏幕参看数百张乃至上千张图表,最后再进行人工订正,眼睛看得酸涩,得出最终天气预报。“做了首席之后,才了解到以前首席老师的辛苦,比如何群英、易笑园老师,内心也更加佩服她们。”
最接地气的气象人 一年100天田间地头里
李春研究生专业学的是“气象应用”专业。这个80后、来自大连的小伙子虽然在气象部门工作,但是干的却是最接地气的工作。作为天津市气候中心生态与农业科科长,他带领团队经常下乡,一年365天,他有100天的时间都在乡下工作,有一次为了做一个实验,需要得到准确数据,连续28天,天天下乡,而且越是灾害天气,越要下去调研。
皮肤黝黑,戴着眼镜,语速很快,说起话来面带微笑。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是李春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都市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李春身感自己责任重大。农业气象调研、农业气象推广、灾害调查等等。寒冬、酷暑都是他们最艰苦的时候,2014年,为了一个果蔬观测实验,连续28天下乡测量,采集西红柿、黄瓜生长数据。
“受灾农户哭诉的表情刺痛了我”
“2010年11月,一次大寒潮,静海一个村大片大片的辣椒、西葫都冻坏了,让承包人损失惨重。当时一个村民痛哭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深刻。眼看着长得成熟、新鲜的辣椒和西葫还没来得及摘果就被寒潮冻死了。他说如果他提前知道这个消息,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他们兄弟三人是第一年贷款搞的承包啊。我自己出钱,能不能在我们村里也装一个气象信息大屏幕啊。他的话深深刺痛了我,当时旁边的村里已经安装了电子信息屏,只是他们村还没有安装。”
光脚踩在水田 青蛙在脚下跳
李春说,记得局里一位老专家说“农业气象服务并不是计算机种地”,不能天天呆在屋子里观测。天津2016年7.21大暴雨之后,大家去调查设施农业,大棚内,地势低洼,只能脱了鞋,光脚站在水里记录,还能看见青蛙在脚下跳来跳去的。
从农业物联网到水稻工厂化育秧
今年,天津是全国十个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牵头省份之一,小到生产农业的小菜园,大到集约化的林业、园林、生态湿地,沙窝萝卜的气候条件决定它的甜度水分,小站稻种植面积能不能扩展,就像法国人打造82年的“拉菲”一样,天津也有自己的“气候好产品”,名、优、特农产品,小站稻、沙窝萝卜等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气象服务。
比如“农业气象物联网”,通过模型实验分析大棚什么时间开帘,什么时间加热,才能让农民以最小的成本,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天津5月正是水稻插秧季节,工厂化育秧更要考虑成本,通过实验数据给他们提供壮苗移栽的最佳时间。
为等待增雨时机 寒风中苦守40多小时
冯正勇在宝坻区人工影响天气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4月初,天津地区出现持续无雨天气,全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为此,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人员密切监测天气变化,不放过每次小雨机会,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并抓住此次天气过程,及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与此同时,4月4日晚,载有微宏观探测仪器、催化作业装备、新型卫星通信系统的增雨作业飞机也正式进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随时做好执行人工增雨和大气探测任务的准备。
宝坻区人影办下设9个固定炮站,2个流动作业站,区所辖11个炮站分布在11个镇街,为全区110万亩耕地保驾护航。“天津的春天太干燥,森林气象火险等级很高。如果有点儿小雨迹象我们就要做好准备了,通过人工增雨增加些雨量,对于农作物非常有好处。我们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增雨和消雹,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消雹的难度更大,因为涉及强对流天气,云层内的强度达到70分贝才能达到消雹的标准,而且发射面呈扇面才行。”
“现在的增雨作业,主要是人为制造降雨的条件。利用火箭和高炮,向6千到8千米的高空云体播撒‘碘化银’,冷凝剂,给空中的云降温,在-40℃的低温下云室中形成浓密的小冰雾。”冯正勇介绍。
4月8日夜间到9日白天,天津地区迎来一次小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抢抓此次有利天气时机,空地结合及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4月9日10时,市气象局在滨海新区、西青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等累计开展地面火箭增雨作业12站次,消耗火箭弹27枚。此外,蓟州区和西青区气象局还实施燃气炮增雨作业1097次,作业区域内普降小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
2018年,冯正勇被评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先进个人。他也记不清自己究竟完成了多少次增雨消雹任务,荣获了多少项荣誉。冬季炮站没有取暖设备,寒风刺骨,室内外温度均在零度以下,但是他和同事们坚持野外等候最佳增雪时机。有时等待长达10多个小时。人影部门还肩负着重大社会活动服务保障的重任。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大典、9.3阅兵、十三届全运会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活动,消云减雨任务,他和同事们一起战严寒、抗酷暑,在野外日夜坚守,冒着雷击、雨淋的风险和威胁,有时在野外待命长达40多个小时。(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