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天津 拥抱全球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于九河下梢、山海之间,遇见说话“真哏儿”的天津人,感受一座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如何承载使命负重前行,如何先行先试逐浪弄潮,如何割舍旧我迎来新生……曾经沧桑,又永葆活力。遇见天津,遇见中国机遇。
国家战略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在中国的城市里,有准确建立时间的不多,天津恰为其一,概因身负拱卫京畿之重任。在615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一直不辱使命,抒写了不少华丽篇章。如今,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又迎来了新的伟大使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按照中央的定位与部署,倾心建设“一基地三区”,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新的使命肇始于2014年的春天。如今5年过去了,天津以大担当打开大视野,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京津城际月票制,半小时左右通达圈路网初成。在“一张蓝图”统领下,三地普通国道省道基本实现同标准对接,省际间“瓶颈路段”已成如烟往事。津冀港口群加快推进。
蓝天下的京津冀刷爆朋友圈。天津重污染天数,2013年是49天,2018年为10天。蓝天最清楚,天津为此作出了多少努力: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2.1万家。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黄金地带,全部规划为生态屏障区……
产业协同,被认为是“化学反应”是最难的,5年过去了,同样可圈可点。
在滨海中关村,记者第3次见到王子峰。他是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移植过来的科技企业──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昨天上午,我们与神州飞行器、一飞智控等联合发起的天津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成立,有四十多家企业入会。目前,天津的无人机行业、无人系统已形成聚集效应,大家都觉得很有必要开展交流协作。”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发展无人机行业,天津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滨海中关村30公里范围内,有无人机多处合法测试区域,可满足他们日常之需。若长航测试,更有广阔的海域任其翱翔。
去年,受益于天津推出的“海河英才”计划,包括王子峰在内,他们公司已有10人在津落户。
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聚集于此。截至今年3月,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1061家,注册资金110.96亿元。
放眼全市,“1+16”产业承接平台相继建成。2014年到2018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到位额超过6400亿元,占天津引进内资的40%以上。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天津将一如既往“率先舍得,率先担当”,紧抓机遇,力争抒写新的华章。
一手好牌 引领改革风气之先
近代历史看天津。作为北方最早的开放城市和近代工业发源地,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天津凭海临风意气勃发,创造了无数奇迹,引领风气之先。此后栉风沐雨几经沉浮,近年来也曾高歌猛进发展速度惊人,但盛名之下、高速背后却也留下诸多遗憾,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如今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窗口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握有一手好牌,关键是要打好”,天津市主要领导反复说,“要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不久前,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安鹏融资租赁天津公司成功签下了一笔3000万元的订单,把一架从新西兰购买的小型飞机,直接在当地发货,运到了印尼一家通航公司。这搁以前根本行不通。
在之前的政策下,境内的融资租赁企业只有把飞机运到国内,才能租赁给国外企业,因为理论上资金流和货物流应保持一致。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让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眼睁睁看着国际市场的“大蛋糕”却吃不到。市场的痛点就是改革创新的发力点。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积极与天津外汇管理局沟通。经反复研究,今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天津自贸区内,率先开展飞机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
类似的创新,在东疆屡见不鲜。这里已成为我国融资租赁创新高地和高水平聚集区。去年,中国电信50亿元租赁项目、中国兵器集团、中车金租……一个个重量级企业纷至沓来。东疆的海外巨头“朋友圈”也越来越大:Aercap、渣打银行等“加码”投放,Novus、Falko、Chorus等抢滩布局。东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到去年底累计完成1400多架飞机租赁业务。我国民航运输飞机中,每3架就有1架来自东疆。
这只是天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天津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经营许可“一址多证”,开展海关税款保证保险,对生物制品实行“整批申报分批核销”等等,一朵又一朵创新之花惊艳绽放。
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深化改革方案128项任务已完成97项,占总量的四分之三。
上个月,天津市政府向滨海新区又下放了625项市级权利事项,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持”“赋能”。
适逢其时 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3月28日,一家公司不声不响的注册,却引起国内外新材料领域广泛关注。它就是中国电科集团在津注册设立的中电科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当“中电科+新材料+天津”三大元素叠加在一起,内行都懂得这意味着什么。这个新公司将作为中国电科集团旗下的材料板块子集团,未来将整合其全部新材料业务,打造国内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集团。
该项目是由天津的政府引导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引入的。去年,海河产业基金与中电科合作设立了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天津)合伙企业,首期总认缴规模260.62亿元,首期实缴到位近45亿元。目前该基金已经在新材料领域开展了多项投资。
说起来,海河产业基金正式运营还不到两年,却已拥有协议认缴940亿元的母基金群,它引来了当今中国光伏行业最智能化也最大的单体电池工厂,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基地,紫光云总部、研发中心和中心节点……
一支基金,一抹剪影。追求高质量发展,天津舍得投入,亦舍得挥别“旧我”。2018年,治理完成60家低效散乱园区,到2020年还将关闭200多家,腾出的大片土地,将华丽转身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国企混改稳步推进,去年处置“僵尸企业”365户,今年又将增加300户。
打造营商环境,天津更是“蛮拼的”。“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系列新政干货满满,护航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用心良苦诚意足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力推进,9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降至3天……
几天前,天津民企荣程集团党委书记柴树满,给市交委副主任刘道刚发来了一条特殊的微信信息。那是一张表格,上面记录他们公司钢铁原材料从3月4日到3月24日连续3周的火运比重(火车运输占整体运量的比值),分别是13.45%、43.34%、51.57%。此长彼消,高能耗的汽车运输占比则一路下滑。这个可喜的变化,源自于今年春节前后,市交委率领的“双万双服”解难题小分队实打实的上门服务。
“‘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已成为天津营商环境优化的亮丽名片,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这是国家发改委的评语。
几年来,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同频共振, 天津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去年,天津地方涉企行政收费全部取消。非税收入在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由前几年的40%以上将降到今年的15%以内。
经济结构也持续优化。2018年先进制造业比重达63.5%,比2017年提升6.4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增长11.4%,新材料增长7.2%,新能源增长6.8%,工业利润增长17.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诚如外交部推介所言:“百年岁月,绝代风华。这里历经风雨屈辱,见证民族的奋斗与复兴”。如今,她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铭记自贸试验区的神圣使命──“为区域谋发展”“为国家试制度”。她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天津模式”,苦寻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向全国推广……新时代,挑战不言而喻,机遇前所未有。天津机遇,就是中国机遇。
新机遇,新征程。活力天津,走向世界。(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