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郭荣江把河西区的老房子卖了,将新家安在了长虹公园旁,风景优美、闹中取静。他很骄傲,开玩笑说,他家可牛了,自带医院、影院、图书室、会客厅、活动室,还有400多位聊得来的老伙伴。
“跑了9个养老院,最后相中这儿了!我的晚年,这儿就是家!”两年前,郭荣江住进南开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始享受人生中的“夕阳红”。
与郭荣江一样,步入“夕阳”的老年人,目前在我市超过了246万,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14.92%。
干这一行需要用心有爱
一个深度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老有所养、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是一道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5年前,南开区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是当年全区重点打造的10大民心工程之一,引入PPP运营模式,与民营资本共同探索新型养老服务。
院长常冠山,搞了十几年的工程,后投资8000万元建设养老中心。“这些年,政府给了我们不少支持,仅去年就为我们投了550多万元,建成了康养基地和失智失能照料区。我们也希望踏踏实实做点事,这个领域,需要特别用心、有爱!”
用心、用爱去做事,有时候难免“伤钱”。
比如,南北两座楼3万平方米,原本设计800张床位,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常冠山把床位缩减到600张。这样,医院、康养基地、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电影院、会客厅都有了。
比如,在每层楼的公告栏里都贴有一封公开信,养老中心向老人们承诺──不涨钱、踏实住。“从开放第一天就这个价,一直没涨过,一月一交都可以。院长总说我们攒点钱不容易!”李奶奶是大学教授,退休后住到养老中心,她说,4年了,价格一分没涨、服务一点儿没降。
比如,养老中心承担了面向社区的延伸服务,开始着手为周边老人配餐。每餐8—14元,三菜一汤,送餐上门。配送费、餐盒,加上饭菜,算来算去,怎么都不挣钱,弄不好还得往里搭钱。有人说,实在不行,饭菜减配呗!常冠山不干,在哪儿抠,也不能在老人嘴里抠。
养老中心的食堂同样如此,四菜一汤,一周七天不重样,主料全部是麦德龙采购。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有正餐、流食和碎食。一个月720元,全部用在老人的饮食上。
“常院长,我发现咱们干赔钱的买卖都挺成功的!”养老中心有员工这么调侃。
其实,常冠山心里有笔账。
这些年,通过狠抓服务,养老中心名声在外。老年病医院可以实现小病不出中心,康养基地以及住院病房就要开放了,到时中心内及周边有需要的老人可以就近康复锻炼、体检以及住院治疗,完备的设施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进入养老中心。
现在整个中心共收住了400名老人,还未实现盈利。但随着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培训的完成,一年内还可以再开放100多个床位,管理成本基本没变,这100多个床位的开放可以使养老中心的日子好过一些。
“有了盈利,可以持续服务社会。想挣大钱的,别进这一行。”常冠山说。
沉下心把服务做好
这一点,河西区逸麟老人院院长樊若冰也感同身受。2010年,他初入这一行,跟很多人一样,是因为看好这片“蓝海”。
“这些年,很多资本进进出出,有的想赚快钱,有的只是借着养老概念搞别的。但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把服务做好。”
几年摸爬滚打下来,樊若冰感慨:真正运营养老院,相当不容易。资金的投入、风险的管控、人才的积累,没有一样是轻松的。
“虽然未来有前景,但如今的市场还处在探索阶段。”樊若冰坦言,目前很难盈利。去年逸麟老人院装修改造花了200来万元,“政府部门补贴了一多半,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根本做不成。”
目前逸麟老人院已经在本院和周边的川水园、汉江里小区建立了三个日间照料中心,并提供居家养老方面的家政、护理等服务,目标是建立一个养老全产业的服务闭环,同时改善经营状况。
相比逸麟老人院,同样位于河西区的长泰老人院规模更大,床位数是前者的两倍多。从2008年年初投入运营以来,长泰老人院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当记者问及是否会推进连锁经营时,负责人李鸿雁表示:不急于扩张,先把这一个老人院精心耕耘好,力争为周边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