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天津连续15年举办集体共祭活动: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

网络中国节·清明

 “三年了,我们还是那么地想您!照顾好自己。”“您好吗?我们都挺好的,您放心。”“想念您们,愿天堂没有病痛。”……一张张追思卡片,写下心中最想对亲人说的话。

昨日是清明节。8时30分,“都市文明 百户共祭”活动在市第一殡仪馆举办。活动开始的前夕,市民领取了追思卡片,写下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或贴在追思墙上,或投递到时空邮箱里。

传统观念里,祭扫是“负重前行”,大包小包的纸钱、金元宝,还有贡品,如今,祭扫是“轻装上阵”,逝者的遗像、灵位牌,还有一朵小白花,同样可以追思祭拜先人。

大家有序进场,走到亲人的遗像和灵位牌前,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跟随着主持人诵读的共祭词,尘封的记忆一下子被打开,泪水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眶。

“思念固然难以抹去,但更要坚强面对生活。我们活着的人,要尽心尽职地多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是最有价值的,也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悼念……”共祭词除了带来感动,还有力量。

“举办这样的活动真好。”这是活动结束后,参与市民的心声。今年72岁、家住河西区的陈启大爷,是集体共祭活动的忠实参与者。从2004开始在报纸上得知将举办首届集体共祭活动,陈大爷便一直报名参加。“刚开始那阵儿,非常好报名,现在报名都到了‘秒杀’程度,这也体现了越来越多市民对文明祭扫的认可。”陈大爷说,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不合时宜,就应当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移风易俗。5月1日即将实施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在殡葬、祭扫活动中,不让搭设灵棚,摆放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还有焚烧冥币等丧葬用品。“我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的人宣传,摒弃陋习,选择新的文明祭扫方式。”

倡导文明祭扫的新风尚,需要营造文明祭扫的氛围。“我们拿出了800平方米新建成的海河厅,精心装扮,目的是给参与文明祭扫的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大家打心眼里认可这种方式,向更多人推广文明祭扫。”市第一殡仪馆业务科科长蔡永红说,今年清明节期间,每个周末馆内都有集体共祭主场活动,此外还有循环场次,供没报上名参与集体共祭的市民随时选择文明祭扫方式。

集体共祭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15年,累计带动一百多万人次参与,被国家民政部誉为丧俗改革的“天津经验”。近年来,集体共祭活动还延伸到社区、农村,文明祭扫新风已传遍津沽大地。(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