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本周末,全市各大殡仪服务单位、公墓等地迎来市民祭扫的高峰。
天刚亮就排起长队
配套设施想得周到
上午10点多,是清明期间天津寝园一天中人最多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数万市民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看望追思逝去的亲人。津云新闻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清明祭扫高峰期一共23天,主要集中在周末和清明节当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清明首个重点高峰期是3月23、24日,这两天全市殡仪服务场所共接待祭扫市民30余万人。而本周末,这个数字有可能更高。
巨大的客流量对服务单位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障市民安全的前提下,让市民们顺利完成祭扫,成了摆在各大殡仪服务单位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考题”。
3月30日一大早,不到六点的天空刚蒙蒙亮,寝园门口路上等待进门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园内停车场里也停满了前来祭扫的私家车。为了规范车辆出入秩序,工作人员早早就位,指挥引导车辆通行。为了保障了祭扫人员的人身安全,寝园在门前500米的道路用高护栏隔出了车辆进出专属通道和行人进出通道,车流人流分开,现场有序不乱。
天津寝园业务科科长张铮告诉记者,清明期间的周末很多市民来得特别早,所以他们每天也相应地延长了工作时间,并取消了中午休息时间,确保服务到位,让市民群众满意称心。
早上六点不到,已经陆续有市民前来祭扫
停车场里已经停满了祭扫车辆
此外,为了方便市民祭扫,园区近年来陆续更新了硬件设施,比如就近设置洗手池,供大家洗手、打水,还提前准备了轮椅、雨伞等便民设施供市民应急。
今年,为了倡导市民摒除陋习,文明祭扫,寝园加大了宣传力度,除了在进门处设置了鲜花换烧纸的服务点位之外,还专门设置了文明祭扫长廊,免费供市民祭奠使用。而对原有的焚烧区则相应进行了缩减,烧纸桶减少了一半,并固定了点位。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市民烧纸的情况比往年有了明显下降。
祭扫文明新风尚
一瓣心香寄哀思
在本市的大力倡导下,近年来,绿色、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市民祭奠的关键词。淡淡的花香代替了烟熏火燎的烟味,默默的哀悼代替了鞭炮齐鸣的喧嚣,清明祭扫形式的转变,正是市民精神文明素养提升的映照。
今年,除了继续开展“一束鲜花寄亲人”主题祭扫活动外,本市还将举办22场次的“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活动。3月30日上午,首场活动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鲜花簇拥的大厅里,烛光点点,乐声轻柔。前来祭奠的市民围聚在亲人们的遗像前,默默寄托哀思。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成熟的轮回。昔日的亲人带着心中无限的眷恋告别了这个世界。今时,他已化作天空最璀璨的星光。”在主持人动情地引导下,家属们点亮了桌上一盏盏心灯,用心寄托追忆之情,用一瓣心香,祭奠逝去的亲人。
“我非常认同这种祭奠的形式,不吵不闹,庄严肃穆。”在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纸花后,参加活动的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也参加过社区举办的共祭活动,感觉非常好,既有仪式感又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自己打算以后都这样祭扫了。
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首场共祭活动
第一殡仪馆业务科科长蔡永红介绍,共祭活动本周末共有4场,每天2场,一场平均可接待100人左右。经过提升改造后的第一殡仪馆共计有会场面积800平方米,是以前的两倍,能容纳更多市民参与共祭活动,预计清明节当天参加活动人数最多,每场可达500人左右。
据悉,清明节期间,文明共祭活动还将循环举办。除了市属殡葬服务单位之外,“清风行动”还将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宣传文明理念,发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