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庭里有扫帚、簸箕的,已经不多。扫地机器人都进家了,爱干净的主妇们已经从弯腰弓背的劳动到动动手指头就行了。一个家庭的扫地工具都升级换代了,我们这个偌大的城市,每天也要搞卫生,津城也已经告别了以环卫工人抡扫帚为主的作业模式。
新能源电动洗扫车、多功能抑尘车、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等,一辆辆智能环卫新车,昨天亮相天津市环卫新车辆展示会。近年来,本市几乎每年都要投入大笔资金,更新环卫车辆和设备,可机扫水洗道路的机扫率和水洗率,目前已实现100%。
你知道每天我们城市的地面为什么这么洁净,新型环卫车是如何“靠智慧”打扫城市的吗?近日,记者来到在本市举办的环卫车辆展示会和机扫作业中心一探究竟。
告别“暴土扬尘”
天津市和平区城管委机扫水洗中心59岁的环卫老司机王殿广,像往常一样准备出车,看了看灰暗的天空,知道昨天的能见度不高,但是,心里一点儿也不嘀咕——因为,现在他开的是最先进的机扫车,视野好,效率高,而且是全自动操作,车上的电脑系统是自己最好的帮手,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条件,都能顺利完成路面清洁的任务。
王师傅很喜欢现在自己开的这辆“爱车”,他说:“不是吹的,这可是好几百万的豪车呢。”现在的新型环卫作业车,具备多种功能。司机把车开到作业地点后,开始进行干扫、湿扫、洗路、洒水等一系列操作。王师傅说:“别看这车要干的事儿不少,可不用我费什么心,全部操作由电脑系统控制,我在作业开始前只要调调所需要的作业模式,车上的各种扫、洗设备,就听电脑的指挥,自动进入已选择好的工作状态。我只负责驾驶车辆,保证安全就好了。”
王师傅开的机扫车,每天经过的都是全市最繁华的地带,因为大家已经熟悉了新型环卫车辆的工作状态,没有扬尘,没有噪声,而是一路播放着音乐。车后是整洁的路面,而且,均匀的洒水作业,还可以抑尘和降温,所以,路面上的其他车辆都不会“躲避”环卫车。对此,王师傅感受颇多,他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开第一代环卫车,那个时候,车子功能单一,只是能扫。那个时候,车子的驾驶是手动挡,再手动操作各个设备,手忙脚乱不说,也实现不了扫洗一体,扫路的时候,暴土扬尘,而且,那时候环卫多是柴油车,噪声又大,尾气冒黑烟,好家伙,那一工作起来,别的车辆、行人都躲得远远的。”
现在本市环卫系统引进的升级版道路机扫车、洗路车、保洁车、垃圾收运车等,都普遍采用了清洁的电能和燃气能源,可节约30%—40%的能源,极少数“喝油”的设备,也进行了节能降耗处理。双发动机变单发动机等科研成果,让设备减少尾气排放量。对于驾驶环卫车的司机来说,工作环境也因为换了新车而彻底改变了。老式作业车辆转向装置无助力功能,夏天驾驶室无空调系统,王师傅说:“那时候,冬天、夏天,开车就是受罪,现在可就是享受了,新型车开着轻松,又有空调,我们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干活儿也就更专注,道路扫得也更干净。”
大扫帚变配角儿
住过平房的天津人,记忆中还有推着架子车,摇着铃来收垃圾的环卫工。那时候,车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土筐,让居民们把每一次倒垃圾都当成了一天中最大的“考验”。现在,最新式的智能型分类垃圾箱,已经进入越来越多的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也用上了最新型的车辆,让垃圾转运过程全密闭无撒漏、滴漏。
垃圾收运的旧情景已经成为往事,扫道工们手中的大扫帚,也已经不再是主角儿。现在,环卫一线的扫道工,在高压洗路车、机扫车等机械化作业车辆的配合之下,完成的是日常保洁工作,扫帚只负责地面上新出现的零散垃圾,环卫工人也从原来骑着人力三轮车装载工具和垃圾,换成了开上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环卫一体化作业已经在全市实施起来,各式各样的道路清扫设备,助力勤恳工作的环卫人员,让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环卫一体化作业集道路清扫保洁、机扫水洗、生活垃圾转运、市容净化、绿化保洁、环卫设施运行、清融雪、智慧环卫、环卫应急保障等为一体。为实现一体化作业,本市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充实和更新车辆及设备,全电动小型扫地车,可以在狭窄道路和繁华区域“行走”,便道和犄角旮旯都不会放过;三合一清雪车可完成扫雪、推雪作业;喷雾抑尘车,在雾霾天降尘净化空气……新型环卫车辆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不但减轻了环卫人员的清扫压力,还保障了环卫人员的安全。
环卫“新军”不断壮大
环卫作业的机械化,让环卫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是现代环卫事业的标志。昨天,在环卫新车展示会上,一台台先进的智能化环卫专用车辆,诉说着环卫事业当前升级提速的水平。随着这些新型环卫车辆进驻本市,本市的环卫“新军”将更加壮大。
据天津市环卫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环卫专用新型车辆展示会,采用最新技术,节能环保的扫道车、冲洗车、垃圾转运车等七种最新车型,悉数亮相。这些车辆全部采用全电动液压举升装置,北斗兼容车载系统。标配巡航开关,空气减震座椅,使驾驶员操作更舒适。这些车型的引用,将会进一步提升天津大都市的环卫作业水平,必将把津城打扫得更加洁净、靓丽。(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