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擘画新格局
3月9日,津云新媒体、千龙网、长城新媒体携手推出直播节目“共话京津冀——三地代表委员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邀请三地四位代表委员,围绕交通、医疗、科技、民生等领域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让“双城生活”更加便利
张世玉与吕新都是“90后”,这对小夫妻在天津购置了房产,在北京工作。
长期以来,这对小夫妻每两周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回天津一次,周日晚上再乘火车返回北京,在这种京津两地通勤的常态下,两地交通问题就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2018年8月起,京津城际列车的提速,极大方便了这对小夫妻。夫妻俩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在他们身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网元圣唐娱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宪明)
在演播室现场,讲到这个例子,嘉宾孟宪明有同样的感受。
孟宪明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网元圣唐娱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来自廊坊。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他需要经常往返于京冀两地。
“享受到了便利,看到了变化,同时也有一些担忧。”孟宪明委员表示,随着2019年1月份北京市政府启动搬迁,首期两万人左右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陆续将有超过40万人迁入。未来几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压力和公务人员的通勤压力会越来越大。
“希望能切实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模式,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协同发展。同时,在公路交通上,建议尽快将大厂厂通路及潮白河大桥、香河新开街西延至通州等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早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为主导的交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
统筹推动生态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
2018年9月13日,京津冀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研究性演练在北京正式开始。本次演练期间还展示了京津冀两级环保系统应急联动机制的启动、流域环境应急监测的协同组织与实施,以及水库区域应急处置联动等内容。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数据通常是最直接的体现。
2018年,经过不懈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8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5%。经过三地共同努力,京津冀环境治理合作逐步深入,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显著。
“统筹推动生态建设,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重点在潮白河两岸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双方规划和完善沿河绿带、城市绿地。”孟宪明继续提出,建议有关部委加大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北三县实施统一生态补偿政策及生态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乐平)
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共享弥补“人才短板”
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汇集了全国1/4以上的高等院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以上的两院院士、1/4的留学人员,基础研究氛围相对浓厚,协同创新空间很大。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建议:“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将近4000人的优质科研人才资源,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加速落实推动京津冀地区省部级研发机构的开放共享与协同创新,加快形成一体化、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 比如,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3-5个国家级创新示范中心、国家级行业标准研究中心和智慧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
说起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乐平也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现在的西瓜不仅有盆栽和观赏性的,还能实现一年四季种植,传统农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则源于科技的创新。
冯乐平建议,农产品认证应该与国际接轨,农产品的认证标准要提升,不仅要把农产品的原生态、特色加进来,还要用数字化精确地表述出来,希望有更多的科技成果与农业需求实现对接。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百姓享“协同红利”
“来通州看病距离近,方便又舒心!”病房内,家住廊坊香河的患者肖女士气色不错。
几天前患糖尿病的她脚趾皮肤烫伤,当地医院还为她办理了转诊手续,通州区的潞河医院立即集结了多个科室的医师一同会诊,不到三天她的病情就得到了明显好转。
随着京津冀地区转诊流程日益畅通,越来越多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地区患者来到潞河医院就诊,急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数据显示,5年来,河北40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医院展开合作,合作项目突破500个。在河北省工作的北京医生已超过1200人,京津冀三地1115家医院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三地部分医院还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
社会保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协同发展的成果共享。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建议,京津冀三地应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加强与对口单位的协调和沟通,搭建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确保能够及时承接京津转移人群的看病就医需求,有效疏解京津医疗机构的医疗压力。
武义青说,社会保障共建共享有利于缩小三地在资源上的差距,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协同红利”。(津云新闻记者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