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记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在百年风云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的,一定是有着独门绝技、讲究信誉第一、与时俱进的佼佼者。对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老字号品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记载着时代烙印的活化石,它浓缩了近代中国工商历史的发展,它凝聚着几代人的奋斗史,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如今,老字号又在续写着新的历史篇章。从2016年开始,每日新报与天津市商务局已经连续两年联手推出《每日新报·老字号特刊》,今天,本报继续为您讲述老字号的历史和今天。
昨天
津门老字号新中国洗衣店的前身为“德信成林记”,始建于1943年9月,距今已有75年历史,其创办人孙芳林创建伊始,就以一套完整的设备、精湛的技术、上乘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享誉津门。
“德信成林记”原址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34号(现今中山路北站择仁里附近)。而今,由于市政建设,“德信成林记”老店拆迁,改造完成后,在原有旧址上仍保留老店作为历史见证。
“德信成林记”其原有的经营模式是靠走街串巷,上门收送活。洗染设备也只是简单的盆、桶、熨烫等设备。其中熨烫设备最主要的是火烙铁,染布的主要设备是染缸和染料,正是这些陈旧的设备给新中国洗衣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洗染的方法也都是靠手工操作完成,这种操作方式一直延伸到解放前期,正是这种方式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期间“德信成林记”还曾与河北区“丽兴成”洗衣店互作担保,共求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洗衣店主要业务是以染布为主,而在当时很多洗衣店都处于生意不景气状态。但“德信成林记”秉承着“诚信服务,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再加经营业务多元化,如:洗衣、染布、织补等多项经营项目,在服务质量和生活需求上均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得到顾客的认可。
1956年公私合营后,相继将“德信成林记”、“丽兴成”、“瑞兴成”和其他一些相对较小的洗衣店进行合并,并更名为“新中国洗衣店”,纳入国家正式企业,经营服务项目较前期小作坊生产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店面规模不断壮大。正当新中国洗衣店发展势头猛进之时,却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迅速滑落,同时新中国洗衣店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一度走下坡路。但新中国洗衣店在努力之下终于度过了困难时期,持续经营。
从1958年开始,新中国洗衣店便开始使用简单的自制洗衣机、甩干机、并伴有烘烤功能的小设备。这在当时非常先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专业洗衣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沿海大中城市也出现了国有的洗衣加工厂。这种传统模式的洗衣店,主要还是采取上门收活、中央工厂集中洗涤的运营模式。当时工厂里配备的干洗机是由国外进口的开启式设备,洗衣技术的传授以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的方式为主。
1984年,新中国洗衣店购买了天津市第一台德国干洗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洗衣模式,将干洗和水洗分开,也将原来的铁熨斗逐渐转变为电熨斗。在洗衣设备上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尽管原有的洗衣工厂规模有所扩大,社会上一些高档酒店也增设了洗衣业务,但仍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洗衣需求。
今天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直至现在,一些大型洗染连锁店相继出现,从而迎来了洗染行业的繁荣景象。
近年来,政府对服务行业的关注日益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津门老字号新中国洗衣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支文章的领导下一度创新。新中国洗衣店近几年在企业创新上进行了许多摸索。引进先进设备实现技术创新,开设加盟店,在短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经过改制,民营进入以后,明确了产权,增加了先进设备,为公司的洗衣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津门老字号新中国洗衣店已经由当时的一家店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连锁经营店。新中国洗衣店是本市五家特级店之一,也是本市唯一一家以服装为依托,洗衣为主体双店合一的经营特色店,由于质量过硬加之“小修小补”的延伸服务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得到了天津市洗染协会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荣获了天津市河北区政府颁发的“先进企业单位”,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誉为“洗涤十佳企业”。
新中国洗衣店的经营理念是“小店大做,洗衣的一半是服务”。新中国洗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装制作为依托的洗衣老店,衣物修补是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行业内竞争的一大优势。洗衣店内仍然有专业裁缝和织补技师,利用衣服原线截取技术,依照布料的处理,在高档衣物破损处进行织补,技师技术高超,织补不留痕迹。
亚洲第一台云洗机就落户在新中国洗衣店,这里拥有大型先进的干、水、湿、云洗设备,以雾化洗涤抽真空方式将衣物洗净是高档服装的最佳方式。新中国洗衣店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型洗衣设备,并提倡“绿色洗衣”。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这家津门老字号由最初的小作坊式老店发展直至今天的新中国洗衣有限公司,并涵盖全市范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