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冬季低温冲洗地面易结冰的问题,管理部门引进新式冬季专用的手推式洗地机,不仅保证了地面清洁,也能避免结冰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
清晨7点,古文化街保洁员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保洁员把商户的地垫也仔细冲洗干净。
景区的扶梯缝是卫生死角,如果有垃圾或污渍,很不容易清理,有时候保洁员要挤进狭窄的空间里作业。
687米长的古文化街,旅游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日均垃圾量近6吨。总有游客夸赞景区整洁,也有人会问,每天这么大的游客量,垃圾都去哪儿了?记者日前走近古文化街的“美容师”。
清晨7点,天蒙蒙亮,保洁主管都为国就驾驶着11月初新购置的新型洗地机,开始了街面冲洗工作。操作间隙,他告诉记者,之前每天冲洗地面用的是水车和高压水枪,每周一和周四全街水洗,其他几天在重点区域、垃圾箱周边水洗。从南街口到北街口,主街地面冲洗清理,需要一个多小时,遇到大片污渍,清理起来更费时。现在用上洗地机,清理地面污渍效率高了。
8点,主街上很多商户还没开门,古文化街卫生管理部全体成员和保洁主管、沿线保洁员开始了街面卫生“并巡”,现场发现街面和垃圾箱周边有污渍,他们会马上进行清扫、冲洗。两个小时的巡查结束,商户也到了开始营业的时间。
这种高效的“并巡”机制是从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包括卫生管理部负责人刘喆在内的5名管理人员与保洁主管、保洁员一起上街巡查、清理、记录、归档。“并巡”机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让巡视员与保洁员们打成一片。他们建立了工作微信群,以便及时沟通工作,反映和解决问题,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刘喆说,每天早上不从南到北走一趟,心里就不踏实。在旅游旺季,古文化街日均流量10万人次,垃圾量每日4吨至5吨;高峰的日子,游客超过15万人次,日均垃圾量近6吨。
垃圾去哪儿了?忙碌的保洁队员能给出答案。保洁员王其善负责的区域在主街南部,工作内容包括:每天不间断地清理重要景点的垃圾、杂物和油污,减少纸片或塑料袋等杂物在地面的停留时间,及时捡拾烟头等零星垃圾,让周边景点保持干净整洁。如果遇到雨天,保洁员还要用大扫把第一时间推水清街,减轻街区积水压力。扫保这200米的街面,王其善一天要走七八公里的路,节假日游客量大的时候,每天要走10公里以上。
古文化街景区有4辆小型垃圾清运车。平常4辆清运车1天4个来回,要清走16车垃圾,确保垃圾箱内的垃圾及时得到清运。每到节假日,上岗的人和车都要翻番。在行人驻足的景点、客流集中的路口,垃圾箱清运和倾倒的频次要根据游客量和垃圾量及时调整,做到随满随清、日产日清,不洒漏、不甩底。
正是有了这些“美容师”的默默付出,古文化街才能时时保持整洁亮丽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