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
一个女孩,出生乡村,升学之路走不通,17岁技校毕业。站在这样的人生时点,依照如今那么多为子女学业与未来焦虑的家长们来看,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可值得期待的未来?
不是的。
这位名叫张兵兵的女孩,在她25岁时,拥有了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一系列称号。今年她31岁,已作为两届全国党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八届、十九届代表大会。
这样的人生逆袭,张兵兵是如何实现的?是因为认头干、肯钻研,还有待人实诚、人缘好。张兵兵这样告诉记者。
17岁的张兵兵来到天津“棉一”当上了一名织布挡车工,那是2004年。工作很累,环境很差,报酬不高。车间常年温度在29℃上下,湿度在75%左右,并充斥着隆隆的噪音。作为挡车工,张兵兵需要照看几十台机器,紧跟着快速运转的机器奔跑,一发现断线,接头、掏综、取纬,动作要求既要快、又要好,一天下来,累得连饭也不想吃,而工资却只有1000余元。
初来的张兵兵想过放弃,放弃是许多与张兵兵一起来到车间工作的小姐妹的选择。家里当农民的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有自己的处世哲学。“世上做哪样工作不辛苦?”父亲这样教诲年轻的张兵兵。只有承受得了辛苦,认头干,才是当下最佳的选择。张兵兵把父亲的话听进去了。塌下心来的张兵兵开始全身心练习自己生存的“武功”。
看到老师傅们一分钟可以接20多个线头,而自己只能接两三个,别无他法,只有多练。初进职场的张兵兵住在单位集体宿舍,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是手拿纱线,不停琢磨,反复练习。师傅要求她一天练习几百个,她自己给自己加到2000个,手臂累肿了、手指磨破了,几年下来,练习接头的纱线攒了几大团,每根纱线上,隔不了两厘米就有一个细细的接头。
熟能生巧,张兵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接头快、掏综快、取纬快“三快”操作法,在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最佳成绩,创出每分钟机下接头36个,成为全市最好水平的纪录保持者。仅仅过了5年,张兵兵就被市劳动局评聘为高级技师。
年纪轻轻能做到全市最好,除了认头干,还需要善琢磨,肯钻研。张兵兵发现传统的“捻断绺”操作时,由于人手接触乳胶,往往造成布匹脏污,形成疵点。如何去除这个污点?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到手不去接触乳胶。张兵兵为了实现心中这个念头,不断地试,不断地琢磨。先把线头用专用镊子打散了,倒出毛来,然后在两根毛状的纱线头上搭上乳胶,再用手在毛状的纱线头里侧用劲,两根沾上了乳胶的毛状纱线头正反一拧就接上了。张兵兵琢磨出来的新式“捻断绺”法,有效解决了布面污染问题。她将这种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姐妹们,大大提高了织布的优质品率。由于张兵兵的苦干、巧干,她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在她工作到第六年时,有一个统计,6年时间里她超产棉布达2.31万米,少出次布600匹。
荣誉纷至沓来,但张兵兵还是那个纯朴、好相处的好姐妹。记者想起一件事,十九大结束后,报社请刚刚从北京开完党代会回津的张兵兵给党员们宣讲十九大精神,那一天她是坐公交车来的,来得早了,她就在公交车站旁待着,等另一位约好的同事,等了好久。张兵兵说,自己在单位的好人缘,除了乐于助人外,还来自于她从来没有因为荣誉的获得,而觉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
一直谦逊、低调的张兵兵在2016年离开纺织一线,来到纺织博物馆当讲解员,不忙的时候,她也在天津纺织集团天投公司总裁办公室跟着同事学习日常管理。随着管理业务的精练,慢慢地她待在总裁办公室的时间越来越多。
张兵兵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业余求学,今年7月,她终于获得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历。而她的女儿五岁半了,上着周围同龄人都有的兴趣班,童年绚烂多姿,与自己在山村度过的童年完全不同。在她的朋友圈里,一家三口的照片让人羡慕。作为认识6年的老朋友,张兵兵还告诉记者,为了女儿的学业,她与丈夫购置了第二套房,平时婆婆帮忙带女儿,婆媳关系融洽。
站在31岁这个时点看,如果你是张兵兵的父母,你还会忆起当初为她的未来而焦虑的心情吗?人生本没有固定好的路,踏实勤奋地向前闯,走着走着,就有了专属于她的独特的路了。(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