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天津开展“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1月的昌都,早已是白雪茫茫。12日晚上8点半,位于俄洛镇的昌都第二高级中学突然一片漆黑。此时,站在该校高二一班讲台上的天津援藏教师李项林,正在为学生们讲解《故乡》一课。黑暗中,讲台上的李项林一边为学生们继续讲解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一边走到讲台前,从自己的背包中取出一根蜡烛,动作极其“熟练”。随着蜡烛被点燃,教室重新“亮”了起来。看到学生们仰着头,一脸认真地看着讲台上的自己,李项林的心里暖暖的,“这里的条件有限,停电更是经常事,但是无论多艰苦,只要看见孩子们一张张求知的脸,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项林说。
46岁的李项林是天津咸水沽一中的一名语文老师。2014年2月,他成为一名援疆教师。“在和田策勒县支教的一年半时间里,学生们真诚、善良、淳朴,特别是对知识的渴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天津后,我一直挂念着那里的孩子们。”在完成新疆支教工作回津13个月后,2016年8月他又响应援藏号召,毅然奔赴雪域高原、藏东明珠昌都,成为了一名援藏教师。
作为一名汉语文老师,李项林平日里的课时量很多,周课时量甚至有时会达到33节。对于这样艰巨的教学任务,他却从不抱怨。藏族孩子们语感不强,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话可说,于是他从拼音、词语、造句抓起,让学生读、说、听、写,细水长流,坚持不懈。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
对学生,他无微不至。对藏族同胞,他更是怀揣一颗爱心。面对烧伤的藏族儿童、患病的低保户、受重伤的村民,他捐款捐物;他还与困难农牧民家庭结成帮扶小组……但是,当自己年过七旬的父亲突患重病住院时,他却无法守在父亲身边。直到手术前的最后一刻,他才匆匆赶到医院,为父亲签了字。待手术结束便立即返回学校。
今年2月,第一期援藏任务结束,即将启程回津的李项林收到了众多学生和老乡们的来信,大家希望他能留下来。孩子们真心的话语,老乡们诚挚的感谢与挽留,让李项林犹豫了。最终,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完成第二期援藏任务。
“我是一名老师,最大的快乐是看着孩子们成长。而我的愿望就是这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李项林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