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柬埔寨篇:路很远 心很近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七月上旬起,天津广播电视台派出15路记者,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证沿途的最新发展和其中的动人故事。

柬埔寨篇:路很远,心很近

去年,我曾跟随另一支采访团到过柬埔寨金边,不过采访时间不到2天。同行记者问我当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随口说了个:穷。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柬埔寨——只能停中小型飞机的机场、拥挤狭窄的道路、冒着臭气的菜市场……如果时间能穿越,这里更像是我们曾经的80年代。

而这次的行程恰逢柬埔寨5年一次的大选;柬埔寨当地最大的中国项目——优联集团落地十周年;以及天津与当地合作的澜湄职业培训中心即将启动。可以说,将近一周的时间,我以极为浓缩的方式浏览到柬埔寨这座古老国家的更多侧面以及蕴藏潜力的勃勃生机。

金边机场

结束泰国曼谷的采访,我们选择从素万南普国际机场直飞柬埔寨金边机场。每天10多趟、每次1小时15分钟、人民币400多元的航班,让我并没有跨国行进的感觉。机场的佛教雕像、相似长相的人群、同样雨季的气候,恍惚间我好像还在原地打转。

“柬埔寨语与泰语完全不同。”一下飞机,优联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主任蒋焕玲迎了过来。随后,我们坐上优联集团提供的一辆小型商务车,奔赴优联集团柬埔寨公司的七星海项目基地。还在“傻傻分不清”的我,用将近5个小时的路程,“切换频率”重新认识柬埔寨。

正如金边的英文名称发音“Phnom Penh ”,柬埔寨历史上最早的古国名为“扶南”,曾是横跨中南半岛南部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柬之间经贸交往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当时东西方贸易兴起,扶南的主要出海港口是泰国湾海岸由内陆而行最靠近湄公河的地方。海船通常在那里等待季风,以驶向中国或前往印度。在扶南的各国商人带着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品以换取中国的丝绸及其他商品。

如今,中柬两国做“好朋友、好兄弟、好邻居、好伙伴”已是多年传统,柬埔寨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坚定的盟友。1990年代以来,随着柬埔寨这个东南亚黄金之国从红色高棉的战火中走出,延续着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对于西哈努克国王流亡政府的一贯友好策略,中国再次成为了这个南亚国家的最大援助者。

陈列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大皇宫的毛泽东、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合影

也是源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政策,2008年,前身为万隆集团的天津民营房地产企业优联集团在东南亚多个国家考察了一圈后,最终看上了柬埔寨南部国公县临海的一块L型地块。优联拿到了360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半个新加坡面积,99年的使用年限,命名为七星海旅游度假特区。优联集团到当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优联项目所在位置示意图

“要想富、先修路”

几百年来,柬埔寨西部纵贯南北的茂密原始森林犹如一道绿色屏障,阻隔了无数探险者的脚步。其中,夹在山与海之间的国公省被人有意无意遗忘了,直到一大批来自中国北方港口城市的天津人到来。

“最早从48号公路到我们基地,根本就没有车,60公里都是丛林,翻山或是沼泽。从金边坐车到西哈努克港,有个100人的渡轮,到黄帝岛,渡轮是一、三、五抵达,二、四、六回去,这里好多村民都没有去过金边。”1个多小时车程后,蒋焕玲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前方的岔路口:“在岔路口沿着48号公路继续行驶,就会到吴哥窟,另一边就是通往国公省的新建道路——优联大道。这条道路就是我们出资修建的。”

车上的优联集团七星海项目管理部经理闫培回忆起刚到柬埔寨建设时的情景。“当时,海上行程费用较高不说,遇到雨季、风浪天气,船舶不能出海,项目工作人员只能眼巴巴的等着。”拐上优联大道,越来越人烟罕至。此时道路两旁能看到的大多是深绿色的热带植被和裸露的红土地。偶尔能看到几座破旧的高脚屋、和路边皮包骨头的当地白牛。

从森丽沼泽里开辟道路,不仅要克服地质的难关,还要面对很多大自然的挑战。“森林里有蟒蛇、大象,勘探人员有时就得在森林里支帐篷,甚至挂吊床休息。”在城市中经常采访市政建设的我,听到这段话时瞪大了眼睛。闫培如同讲述冒险故事,接着说,“那时候到处都是沼泽地,趟到水里有蚂蟥。大伙就快速把裤脚都扎好了,赶紧就趟着跑着过去。蚂蟥钻到肉里不疼,咬的时候放射麻药。据说海水可能对蚂蟥有防治。大伙跑到海边全都穿着衣服下海了,有一个员工没下去,最后吃饭的时候,就看地下一滩血一滩血,就看他脚脖子一个大洞。”

路途上拍到的景色

隔着车窗看这条道路,虽然也是浅灰色的,但道路的质感和和柏油路不太一样,看不到沥青,似乎是一种水泥。“这边的施工难度很大,这边从资源,包括比较适合的施工企业比较少,材料还有专业设备都很少”。最初,优联集团修路的时候,要走海路,一方石头搬运费就得70美元。无奈之下,优联集团自力更生,从工程甲方变为甲方+乙方,陆续在当地成立材料加工厂。“我们成立了一个混凝土构件厂,做路涯子,马路边道水泥砖也是自己生产。包括砌墙的砖。水泥制品厂,做了电线杆厂。又作了搅拌站,木制品家具厂,铝合金塑钢门窗厂。”

这些工厂启建后,保证了修路工程的持续进行。同时,当地村民也到工厂上班,或是承包小工程,家里条件逐渐改善。当地村民阿诺嗯本来是一个小工头。

在优联集团落户后,阿诺嗯承包了几个小项目的土木工程。今年他家里在原有的木屋旁边修了一座1千多美元的水泥新房,这在当地人均年收入1、2百美元的条件下显得很扎眼。他也把16岁的儿子送到当地华文学校,希望孩子以后也能进优联工作。“学了中文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阿诺嗯的老木屋和他即将搬入的新砖房

2010年,优联集团为当地建设的道路完工启用,今年3月份,柬埔寨当地将这条公路改名为当地民族英雄塞普敦的名字。这几年,往来金边与国公省的车辆越来越多,原来的渡轮也因为公路顺畅停止了运营。很多村民不仅第一次走出本省,还陆续买了汽车,做起小生意,家里的冰箱也从过去通过放几块冰降温改成了电冰箱。

暹粒男孩龙阿的报国梦

金边街头民众排队为大选投票

今年,正值五年一次的柬埔寨大选。7月底的金边,街道两旁张贴着海报,上万人的游行为大选进行预热。大选专门设置全国三天假期,并全面禁酒。按照规定,参与投票的柬埔寨人必须回到家乡投上自己的一票。原本以为十分热闹的首都金边,也因为很多人回到家乡,显得有些冷清。一些街边饭店直接选择关门闭店3天。

而在距离金边300多公里的暹粒县则因为是旅游目的地,外国人较多,不仅没有因为大选而落寞,反而在一些欧美人开的餐厅,啤酒也仍然照常供应。

柬埔寨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1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化。这里记录了吴哥王朝的兴衰也记录了柬埔寨这个文明古国的辉煌与伤痛。由于被殖民、受侵略以及内战不断,直到今天,柬埔寨仍有不到20%人口是文盲,贫困中,全国的辍学率居高不下。

7月底,处于雨季的柬埔寨晴朗天气与暴雨天气一天中多次轮番上演。降雨不仅影响着拍外景的电视台同仁的工作进程,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悠远岁月的沧桑。这个饱经风霜的古国还能重振雄风吗?面对丰富强势的西方文化,柬埔寨当地年轻人还能对祖国抱有热忱吗?

没想到,随后的一次采访,让我这次行程中满怀感动。

龙阿(右一)正在实训课堂听教师索皮瑟讲课

在柬埔寨国立理工大学,我见到了暹粒男孩龙阿。他的家距离吴哥窟遗址不到6公里,深凹的眼窝、宽厚的嘴唇,让人觉得他就是带着“高棉微笑”的典型当地男孩。

3年前,龙阿靠着奶奶做农活的清贫收入完成了高中学业。和家里另外两个早早务农养家的哥哥姐姐不同,龙阿有个在金边读大学的哥哥。哥哥受到高等教育,选择可以建设祖国的建筑系,并一心鼓励龙阿走出暹粒,报效国家。虽然那时,对于学校曾经教受过的暹粒历史,龙阿印象并不深了。18岁的龙阿还是告别家乡,来到了首都金边一座建成12年的高校——柬埔寨国立理工大学继续求学。而从小就喜欢理工科的龙阿直接选择了理工大学的电气机械专业。

彼时,柬埔寨刚刚推出2015到2025工业发展计划政策。政府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加技能培训。同时,政府也希望学习中国在工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快速进展,鼓励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据柬埔寨劳工部国务秘书比绍番介绍,政府工作人员都被要求多使用智能手机,以更快的了解智能化。

龙阿入学后第三年,碰到了刚刚从中国培训回来的教师索皮瑟。作为与柬埔寨金边互为友好城市的天津,在2016年承接了中国在湄公河国家设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项目。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大学对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的通信、机电、机械专业的6名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熟悉设备,学习技术。作为6名教师之一的索皮瑟回到柬埔寨后,为学生们开设了数控加工中心、车床、铣床三个专业课程,让学生们从传统的手工加工制造课程改造升级为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

作为专业必修课,龙阿接触到了索皮瑟老师从中国天津带回来的最新知识。老师讲解专业课程的同时,对于中国、天津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也时常向学生们介绍。比如天津的道路多么宽敞、城市智能化水平多么高等等。这也让龙阿对中国充满向往。

即将启用的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今年9月,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学楼即将投入运营。再有一个月不到,首批实训设备就要被运到培训中心教学楼,其中,通信专业的学生将会学到与目前中国同步的4g通讯技术。

目前柬埔寨国立理工大学的实训器材已经十分落伍

现在还暂时在老楼实训课堂上课的龙阿虽然还没有用上最新的实训设备,但索皮瑟老师带回来的新知识让他对柬埔寨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清晰。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首都金边主干道两侧,尽是中文商铺招牌。

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我本以为龙阿会选择到更现代化的中国企业或者日本韩国企业工作。没想到,龙阿坚定的告诉记者,正是这种差距让他有了报效祖国的动力,“学到了中国回来的老师的知识比较先进,我有了新的想法,可以用新的知识改善本地旧的机械,或许可以创造新的机械,投入到实际运用。我想帮助本地企业发展,振兴企业,转播这些知识。”。(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