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夏天,著名武侠作家金庸(查良镛)先生第一次来到天津,希望亲眼看一看南运河边的水西庄遗址。于是我有幸陪同金庸先生及夫人来到红桥区,详细听取了水西庄研究成果,认真观看了“水西庄全景图”。 然后金庸先生看望了水西庄查氏后人——大港区档案局查胜局长。
为什么金庸先生如此关心这座运河旁的古园林?因为这是查氏家族的水西庄。水西庄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扩建兴盛于乾隆年代。与扬州的小玲珑山馆、杭州的小山堂齐名,同为古运河畔三大私家园林。应该指出的是:当时天津300余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城),而扬州、杭州都已经是千年古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津水西庄居然和江南著名园林相媲美,实在难得!
水西庄是园林文化的精品,不仅“景幽”,更由于“人名”与“文胜”。大江南北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以至“名流宴咏,殆无虚日”。
水西庄留下了两幅图画,著名清朝画家朱岷的“秋庄夜雨读书图”,真实再现了当年水西庄的秀美面貌,仿佛一个小颐和园一般,现存天津历史博物馆中。
水西庄的创建者是津门巨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均是文化名人。金庸先生现在香港寓所书房中醒目位置悬挂的一个条幅,就是由前辈查为仁的遗墨,金庸先生十分珍惜,经常向来客介绍。清朝初期,北京、天津地区查氏家族显赫一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着很大影响。查姓极其古老,溯源于周朝姬姓。查家一般分南查(海宁)和北查两支。南查一支在浙江海宁,陆续移居北京的不少,进士及第者先后有六人之多。南查文风很盛,直到现在不衰。著名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和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原名查良镛),都出自南查。而北查则在北京、天津一带,以经商为主,主要是经营盐业,后定居天津,家财豪富(民间俗称“阔查”、“查半城”)。水西庄主人文化素养极高,是典型的“儒商”。代表人物有查日乾、查为仁、查为义、查礼……北查水西庄的后代也出现一些文化名人,比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四大导演之一的夏淳(《茶馆》导演)及其子夏钢(《天下第一楼》导演)就是查氏嫡传。
水西庄中女诗人尤为引人注目,每逢查为仁作出新诗,其妻金至元,女调凤、容端、绮文,儿媳严月瑶,侍女宋贞娘等,都能作诗咏和。查氏家族,满门风流,为人欣羡。还要提及的是:水西庄主人喜结文化名流,一时间水西庄成为当时天津高雅的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南北文人聚集之地。给天津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财产。
可以说在清朝时期,南查在北京、北查在天津都成了望族,盛极一时,互有融合。不过南查与北查的族谱不一样,互相联系,互以为荣。
水西庄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关注,在南巡时先后四次驻跸水西庄,并留下御笔诗三首,且“芥园”一名也由乾隆皇帝所题。这些御笔诗后来刻于石碑上,建立一座“御碑亭”,成为水西庄的又一胜景,御碑后来被毁,拓片留下来。
令人深思的是:根据红学家周汝昌等学者考证,发现水西庄与《红楼梦》的写作有关系,《红楼梦》创作于水西庄兴盛之时,查家与曹雪芹祖父曹寅为世交。据查氏后人传说﹕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尚幼。举家赴京时吉凶难测﹐遂将曹雪芹托付给查家。这就是后来的“曹雪芹避难水西庄”的由来。水西庄中的优美景点和豪华生活被曹雪芹写入书中。
大观园轩馆的名称有一部分就源自水西庄。水西庄中有一胜景“藕香榭”,而大观园中恰好也有一“藕香榭”:水西庄有“秋白斋”,大观园中有“秋爽斋”(白与爽是同义词:都有明亮、清朗之义,秋白就是秋爽);水西庄有胜景“揽翠轩”,大观园有“拢翠庵”(拢和揽是同义词)。经过考证,大观园轩馆的名称至少有10个与水西庄景点名称相同或相似。《红楼梦》描述众多女诗人举行各种盛大的“诗会”,而在水西庄闺秀也都诗文精通,都能作诗咏和,这在封建社会时期是难得的。
由于金庸金大侠与天津有这么密切的渊源和深厚的感情,笔者在编修《红桥区志》的同时,研究水西庄历史已经10几年了,每次找到有关水西庄的新资料都会给金庸寄去。金庸先生不但认真阅读,而且保留下来。金庸在香港的一次聚会中,专门找一位天津教授,兴奋地告诉他:“查家在天津有一份祖业,叫水西庄。”金庸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遇到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表示对水西庄研究的关心。
看过《秋庄夜雨读书图》和乾隆皇帝的御笔诗之后,金庸对重建水西庄规划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表示如此精致的园林文化如果得以传承,将是一件流芳千古的好事,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津,能拥有这样一座“景幽意美”的古迹园林,也会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令人刮目相看。(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