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2月27日,引江水正式进入天津。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平稳运行1400余天,累计向天津市安全输水达32亿立方米,全市14个行政区、近千万市民从中受益。通水近4年来,引江供水量不断加大,从2015年占城镇供水的28%提升至2017年的57%,这意味着引江水已成为天津市城镇供水主水源。昨日,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在位于西青区中北镇的南水北调天津管理处举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放日”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南水北调。
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属重度缺水地区。引江通水前,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要靠天吃饭,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引江通水以来,全市总用水量和城镇用水量均呈稳步增长,全市用水总量由2014年约26亿立方米增加至2017年约29亿立方米,城镇用水量由14亿立方米左右增加至17亿立方米左右,外调水供水量由约10亿立方米增至约13亿立方米。引江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宝坻、静海城区及武清部分地区等14个行政区,除北部的蓟州区、宁河区,基本上实现全市范围全覆盖,910万市民从中受益。
引江通水前,天津市供水格局为城市以引滦为主,地下水做补充,辅以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引黄济津做应急;农村农业生产以当地地表水、入境水为主,地下水做补充,农村生活以地下水为主。引江通水后,构架出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的供水格局,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
据了解,引江通水前,天津市城镇主要供水水源为引滦水,引滦原水长期为地表水Ⅲ类标准。引江通水以来,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水质明显优于引滦水。由于引江水耗氧量、叶绿素等影响产水工艺的指标上优于引滦水,自来水厂药耗成本及出厂水的浊度大大降低,管网水浊度指标也明显下降,市民饮用水口感、观感得到全新提升。
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
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长期得不到补给,引江水的到来,为生态补水创造了条件,2016年,天津市首次通过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子牙河退水闸利用引江水向海河补充生态水量,截至目前,累计利用引江水向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生态调水超过6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通水以来,天津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加快了地下水压采进程,数据显示,2015-2017年累计压采地下水6400万立方米,到2016年,本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已降至1.76亿立方米。同时,地下水压采一定程度上对减缓地下水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天津市共设有地下水监测井414眼,截至2017年,38%的监测井水位埋深有所上升,54%的监测井水位埋深基本保持稳定,全市整体地下水位埋深呈稳定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水位下降趋势趋缓。(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