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治病救人的职业。他们每天给病人做检查、开药方,为每个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被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其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工作也是查毛病、做整改、保安全,只不过,他们检查的对象是船舶,他们称自己为“船医生”,他们就是北疆海事局“刘健勇劳模工作室”团队。
船舶安全检查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同时又很繁杂的工作。成立“刘健勇劳模工作室”,并打造“船医生”船舶安检执法品牌,就是想不断优化和规范船舶安全检查的流程,实施检查内容的模块化处理,在节省时间成本的同时提升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创建船舶安全检查的北疆海事局模式。“船医生”一方面为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和人员配备以及操作能力把脉,指出问题并提出纠正建议;另一方面强调船舶在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从要我安全逐步转变为我想安全和我能安全,最终实现船舶的本质安全。
“船医生”积累了船舶安全检查的一些规律性经验,将各类检查项目进行模块化处理,形成独门“医术”——“看、查、验”三步工作法。“模块化”就是将检查分为几大模块,明确各模块法定规则标准和要求、检查要点、常见安检缺陷及缺陷处理等,从而避免执法人员“想到哪儿,查到哪儿”的随意性,提高检查要素的覆盖率和检查过程的规范化,提高检查效率、保证检查效果。而“看、查、验”则形象地把船舶安全检查比喻成医生给病人的把脉问诊,既为检查人员明晰了检查路线图又囊括了船舶检查的全过程,是对船舶监管效能和服务效能的双重激发。
10月的一天,北疆海事局两位“船医生”来到码头,对靠泊在辖区的一艘船舶开展安全检查。登轮前,两名“船医生”对照检查模块开始第一步“看”,对船舶外观进行巡视,重点关注船壳、舷外排放口、甲板泄水口等部位,船名、船籍港、载重线标志等信息以及水尺标志的勘划和标识,舷梯安放和安全防护措施等情况,发现该轮右舷载重线标志勘划不清晰并及时记录。
对船舶有了初步印象后,“船医生”登上船舶开启第二部“查”的工作,核查船舶证书、文书和船员证件等的真实有效性及历史检查缺陷的纠正情况,针对“看”中发现的船舶右舷载重线标志勘划不清晰,重点对船舶的载重线证书进行检查,向船方指出问题。同时,还核查了船舶是否发生过水上交通事故或污染事故,主要船员之间是否能进行有效交流,船上工作条件是否严重影响船员安全或身体健康等情况。
检查中,“船医生”发现该轮《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最近两次船底外部检查日期间隔超过强制性的36个月的要求,决定对该轮启动“验”的工作,即引入技术手段确认船舶的安全技术状况,要求船方通知船级社对该轮船底外部检查情况予以说明,这一步类似医生为诊断需要,要求病人做各种化验、CT、B超等辅助诊察。经查验,该轮在规定时间内做过船底外部检查,只是由于工作疏忽,未在《货船构造安全证书》上给予正确的签注。
对船舶所有模块完成“看、查、验”三个步骤,“船医生”采取处理措施,要求该轮开航前对载重线重新进行勘划,在一定期限内重新签发《货船构造安全证书》。检查结束后,船长说:“之前一次安全检查3到4小时,船员跟着做完检查特别辛苦,检查后还要忙着装卸货、做维修保养,体力都快透支了。今天的检查90多分钟,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 (津云新闻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