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的洋楼十分醒目。从1914年到1929年,梁启超在这两栋洋楼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15年。如今,这里作为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向世人讲述着梁启超心系国家命运、著书立说不断奋斗的往事。
1895年,结束了求学生涯的梁启超来到北京,适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梁启超遂协助康有为组织了“公车上书”,这是他首次参加政治活动。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他与康有为一起成为运动的主将而载入史册,今年恰值戊戌变法120周年。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的二楼,“戊戌变法的主将”单元集中展示了这段历史。
经过十几年的流亡生活,1914年,梁启超选择天津作为他实现理想、成就抱负的地方。“您所在的这间屋子,正是当年梁启超与蔡锷共商反袁大计之地。”讲解员马霞告诉记者,“1915年,梁启超主动承担从舆论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责任,要求蔡锷为武装反袁做好军事准备。”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蔡锷秘密回到昆明组织护国军,带兵入川。梁启超离开天津南下,策划滇、黔、桂三省起义。1916年5月6日,滇、黔、桂、粤四省组成的军务院成立,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兼抚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眼前展示的文件正是当时梁启超为军政府起草的文件。最终,护国运动的胜利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9年,梁启超告别官场。此后,除了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讲学和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外,梁启超大部分时间在“饮冰室”著书立说,《饮冰室合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胡适在这里与梁启超第一次正式会面,严复、张伯苓、严修、梁漱溟等人也曾前来拜访,这里是当年天津负有盛名的文化沙龙、思想阵地。
梁启超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后代们。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都是精英。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都是院士。“梁家后人如此优秀,与梁家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我们在一楼布置了‘梁启超家风展’,并为梁家家书安排了展区。参观者们总是会在这里驻足许久。”马霞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假期,梁启超故居接待参观者约10万人次。许多人参观后直观的感受,就是梁启超的形象丰富了。他与一代仁人志士心系国家民族、为之上下求索的精神,以及勤奋治学的态度、优良的家风,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