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每年的3月底4月初,世界最大的钟表展会之一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都会在瑞士举行。这场展会每年会吸引2000多家展商参展,这里除了是展示企业实力的舞台,也是一块“战场”,而厂商们手中的武器就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认证书”。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后,不断发展壮大,攻克了世界手表“三大经典技术”,产品形成12系列、200余品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80%以上,专利拥有量居国内同行首位。今天,海鸥集团已经具备了进军世界手表高端领域的实力,可以自信地面对国内外同行的竞争。
海鸥集团新址
海鸥集团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们一起回顾“‘海鸥’三次国际知识产权诉讼获胜背后”的故事。
危机4小时
敲响了警钟
海鸥表作为中国钟表品牌的代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海鸥”每年都会参加巴塞尔表展,然而,每个海鸥集团员工都时刻铭记的,便是2008年巴塞尔表展,因为从那以后,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深深印刻在集团上下所有人的心里。
当时,展会按照技术水准分成6个展区,钟表界的国际同行对中国钟表行业的技术能力,一直并不放在眼里,“海鸥”被分到技术水准最差的第六展区,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展区,“海鸥”则对外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双陀飞轮腕表。“海鸥”品牌立刻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展台前围满了前来咨询和洽谈业务的国际客户。
2008年4月6日下午3点,“海鸥”展台前突然出现了四位神秘来客,其中三位是巴塞尔展会组委会知识产权委员会的官员,另一位是瑞士历峰集团旗下的独立制表人,他指控“海鸥”所展出的双陀飞轮腕表侵占了他们的专利技术。不仅要求“海鸥”立即停止展出这款腕表,更要求将样表带走调查。这让刚刚还在与“海鸥”洽谈订货的客户立刻终止了洽谈,作壁上观。
时任海鸥集团总经理王德明此时正在与客户洽谈业务,闻听此事,立刻紧张起来,要知道如果败诉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首先产品撤出会场,对方在一年内保留进一步诉讼的权利,而专利侵权很可能面临一大笔赔偿。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损失,企业的声誉会大受影响,两年之内失去参加巴塞尔表展的机会。
“海鸥”方面没有处理这种事务的经验,王德明立即与海鸥香港分公司、瑞士分公司负责人商议应对措施,很快作出决定:一、坚决不让对方把表拿走;二、王德明暂不与对方直接接触,在没有准确结论之前,不在对方的任何文件上签字;三、马上与合作伙伴香港宜进利公司联系,聘请律师,并通知中国钟表协会。
很快,律师承诺前来应诉,并说约20分钟后赶到。与此同时,“海鸥”展柜前,对方步步紧逼,要求“海鸥”在15分钟内交出双陀飞轮表,否则组委会将有权通知警方协助其强行带走手表。
“海鸥”的工作人员把律师即将赶到的消息转达给组委会。在得知瑞士律师即将到场后,对方态度有所缓和,将交表最后时间后延至当地时间下午五点。
等待律师的过程中,“海鸥”方面也积极准备应对,时任海鸥集团副总经理侯桂林则向“海鸥”分管技术的副总马广礼、主持研制双陀飞轮手表的工程师周文霞及海鸥集团法律顾问等,确认参展手表专利情况,并让他们搜集有关资料备足证据。
如今已经是“海鸥”总工程师的周文霞,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最深的感受是“十万火急”。事件发生时,国内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她已经准备休息,突然接到马广礼的电话,要求尽快赶往单位。在得知事件始末后,她倒吸一口凉气,不过也很快镇定下来。她很坚定地认为:我们不会输。在打车赶往单位的路上,侯桂林的越洋短信也发来了,反复地询问,“有没有把握?”周文霞心想:我们自主开发的产品,没抄人家一个字,他们的产品我们见都没见过,肯定没问题。她回复短信,斩钉截铁地说:“双陀飞应该没有侵权问题,特别是最关键的‘差动装置’更没有问题……”在赶到表厂时,由于不是工作时间,办公楼已经上锁,还是先找到保安打开大门,几位技术人员才能进入。这又花费了一定时间,大家都是小跑着奔赴办公室。不过,对于需要准备的材料,几个人已经在等待的过程中与律师核对过了,大家分工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材料。
大洋另一边,下午四点二十分,律师赶到。在了解到“海鸥”双陀飞轮手表拥有中国专利,展团持有专利复印件后,律师对王德明说:“你给我签一个授权委托书,我代表你去应诉。”
当天下午五点半,“海鸥”展团收到了国内发来的应诉资料,在进行认真比对之后,律师显得更加信心十足,因为“海鸥”双陀飞轮与投诉方的专利在外形和结构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随后,律师与“海鸥”技术骨干一起前去应诉。
当时负责鉴定的首席鉴定师是原历峰集团旗下万国品牌的钟表专家,他通过“海鸥”有争议手表的透明部位进行鉴定。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海鸥”前线和后方的工作人员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周文霞记得那天她几乎一夜未合眼。
晚上七点左右,鉴定结果出来了。裁决书是用法文书写的,“海鸥”在现场的工作人员是看不懂的,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律师的脸上。律师仔细阅读了裁决书后,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转身告诉大家“可以喝香槟了”。海鸥集团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麻烦已经解决了。
检验结果显示三条内容:一是该手表以机械为唯一动力源(1个发条盒);二是以上动力源带动的精密齿轮(包括1个大盘和2个小盘)直接显示时间;三是两个陀飞轮钟摆和两个擒纵机构确立时间基础。根据这最关键的“两个陀飞轮钟摆和两个擒纵机构”,鉴定组认为对方专利证书上的核心特性不存在于“海鸥”双陀飞轮争议产品内,因此在巴塞尔钟表展览会展出的争议手表没有违反(瑞士联邦)专利保护法。
“海鸥”2008年瑞士巴塞尔侵权案从应对到胜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成为了国产钟表品牌在海外展会上赢得知识产权纠纷的经典案例,海鸥集团因祸得福,在全世界同行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来,中国钟表协会透露,这次胜诉是全中国钟表行业第一起胜诉案,以前都是产品下架、赔偿处理。可以说,这次胜诉,振奋了国内制表业的士气。
装配车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在国内制表人欢欣鼓舞的时候,对于“海鸥”来说,这次胜诉却敲响了警钟。周文霞回想起这段经历有些后怕。“我当时的信心来自于我们是原创的技术,没抄,但是今天看来,当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是不足的。”她后来逐渐认识到,首先,知识产权保护有地域性,一项知识产权,很可能在他国也有类似的设计,不能保证不抄袭思路就是不同的。其次,专利申报有很多技巧,有些知识产权申报得范围很宽。举个夸张的例子,申请专利:一个平板加四个轱辘就是汽车。那么以后所有根据这个大范围所设计的产品,不论是烧柴油的、烧汽油的抑或电能的,都可能侵犯这个知识产权。
张明2008年之前是从事技术工作的,而2008年巴塞尔展会后,她调入海鸥集团知识产权办公室,开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正是那场“官司”,促进了“海鸥”知识产权工作系统化地展开。张明记得,当时“欠账很多”,很多技术人员心里根本没有申报知识产权专利这根弦,也不知道怎么申报,以至于一些本可以申报专利的结构、外观设计,没有得到专利保护,一些已经申请下来的专利,因为没有及时缴纳维持费用,导致专利失效。张明自己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不仅要熟悉国内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了解外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由于海鸥集团在巴塞尔展上的胜利,也吸引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国家和天津市的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给了海鸥集团很大支持。
知识产权办公室首先将近几年所有新的结构和外观设计统统排查了一遍,不仅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系统里查,还要与欧洲专利局的数据进行比对。对于未公开且具有专利的设计,立即进行知识产权专利申报,对于正在设计阶段的产品,如果发现与已有的专利相近,立即提醒设计人员修改方案。
很快,海鸥集团吃到了专利带来的甜头。瑞士巴塞尔当地时间2011年3月29日上午,瑞士公司TF Est. 1968投诉“海鸥”生产的陀飞轮袖扣饰品外观设计侵权。经过2008年一役,在场工作人员已经能够从容应对了,“海鸥”方面抗诉依据和理由是,“海鸥”出品的陀飞轮袖扣产品是海鸥集团于2008—2009年独立设计、制造并在中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而且已在2010年2月17日获得公告批准,并特别指出,海鸥集团在2009年5月19日完成了在瑞士的专利注册,获得的外观设计专利CH136076。
经过仔细磋商,“海鸥”团队研究讨论决定,这次不但要积极抗诉,还要进行反诉:要求对方即刻从展位中撤出该侵权产品,停止生产并销毁库存中该侵权产品,按照国际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给予赔偿。
2011年3月31日上午,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览会组委会宣布: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公司胜诉! 从被动挨打,到积极应对,再到今日有足够的能力,具备方法和渠道,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切实保护自身权益,海鸥集团的这场胜利,是建立在所有员工的辛勤劳动基础之上的。
为了规避风险,每年参加巴塞尔展,“海鸥”提前半年就要启动专利预警机制,开始相关布局,在当年年初,要与瑞士当地律师沟通,确定律师团,至少提前3个月确定参展产品,然后开始进行专利检索。最核心的技术,必须进行瑞士布局、德国布局。要知道,在瑞士每申报一项发明专利,无论是否批准,都大概需要7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海鸥”上下达成了共识,这个钱不能省。
2011年,中国人在瑞士的外观设计专利只有13件,国内钟表企业所申请的专利只有CH136076这一件,而这一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百密一疏,“海鸥”在2013年巴塞尔表展上又遇到了“官司”。欧米茄投诉“海鸥”在描述同轴陀飞轮产品时使用的“CO-AXIAL”一词构成侵权。没想到在技术上、外观上挑不出问题的竞争对手,开始在商标上做文章。
组委会工作人员限时当日18时前找出相关证据和材料。而当时的时间已经是17时40分了。在场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知识和经验判定,“CO-AXIAL”一词只是对“同轴”的英文描述通用词,任何字典都能查到这个词。构成欧米茄商标的,是“CO-AXIAL”一词与很多元素的组合,所以,“海鸥”不可能侵犯对方商标权。于是现场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在各种专业文献中找证据,最后,找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人发表的文章,其中就使用了“CO-AXIAL”一词,而欧米茄商标运用该词已是本世纪初。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写好陈述材料,赶在规定期限之前送达组委会。而在等待裁定的时候,工作人员又要求天津传真了很多补充材料,一旦判决不利,为进一步申诉作准备。
展会组委会知识产权委员会第二天裁定海鸥集团不侵权。
吃一堑长一智,在这次“官司”之后,“海鸥”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全面了,特别是对于商标,启动专利预警机制时,工作人员还会在瑞士商标专利局平台上进行检索。现在“海鸥”要求所有新产品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都必须保护。海鸥集团1999年开始申请第一件专利,截至2008年三月底参加巴塞尔展之前,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共计提交148件,包括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41件、国际专利0件。到如今,截至2017年年底,海鸥集团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共计提交1053件,包括发明专利105件、实用新型256件、境外专利申请22件。累计授权965件,其中发明专利67件、实用新型244件。
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2017年3月1日,“海鸥”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签约,成为我国首家投保“境外展会专利纠纷法律费用保险”的企业。
装配操作
研发前瞻技术
须靠自力更生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只手表”的诞生地,现有员工2000余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约占10%。正是有着这样的人才基础,“海鸥”已经发展出手表机芯年生产能力500万只、成品表年生产能力30万只的实力。特别是“海鸥”在机芯设计与制造方面,在国内遥遥领先,并逐渐在国际争得一席之地,“海鸥”技术中心于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海鸥”工业设计中心于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
在“海鸥”技术中心主任赵国望看来,研发具有前瞻性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与信仰。
在2005年年初,赵国望着手“海鸥”三问表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那时设计总共花了七八个月时间,可是设计图有了,样机却做不出来。为什么?加工不了。有个齿轮采用内齿,齿与齿的间距为0.1毫米,对齿表面的光洁度要求很高,“海鸥”当时的加工机器精度达不到,加工出来的零件太粗糙,用不了。手工打磨可以吗?还有什么手工使用的刀具,能薄于0.1毫米?针头都比它粗。于是进度就卡在这里了。
为了产品线的升级,“海鸥”用重金引进了新设备,采用0.03毫米的细丝进行零件切割,单单使用它切一下零件的成本,就足有100多元。制作样机时赵国望压力非常大,负责制作的师傅一边做,他一边在人家耳边唠叨:100元一片,100元一片……
三问表研发成功之后,赵国望又投入到三问、万年历、陀飞轮三合一超复杂机芯的研发工作中去。到了最后设计冲刺阶段,领导安排他自己在盘山脚下的农家院里住了两个月,每天就安安静静地画图。最后,全套图纸出来,有足足300张。按照通常惯例,一套图纸出炉,有设计、有制图、有校对、有标准化、有审核、有批准。可是这本图纸,赵国望自己全权负责,因为单单问表结构中,一张图纸上就有50多个互相关联的参数,对结构不熟悉的人,连这些参数对应的是哪里都找不到,更别提核对了。赵国望要一遍遍核对,保证这些数据不出问题,而最后也必须是他自己负责装配。值得庆幸的是,按照图纸制作出的200多种、共计435个零件,竟然一次性装配成功。
在经历了成功后,“海鸥”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摸索前行,“海鸥”的设计团队在思考:2006年“海鸥”两问表诞生,2007年三问表诞生,这样的进步瑞士人用100年,而我们只用了1年。看上去成绩斐然,但是我们是跟着别人的脚步在走,原创在哪里?
于是,要做前人没做过的产品,成为“海鸥”上下的共识。自鸣表的设计任务书又摆在了赵国望办公桌上。自鸣表与问表的区别在于,自鸣表自动报时而问表手动操作报时。在传统的自鸣表技术中,由于结构限制,它的报时顺序与问表差别很大。而“海鸥”这次要攻克的难题,就是让自鸣表的报时顺序与三问表一致。仅仅是这一点变化,却是对手表内部机械结构的重置。设计从2010年开始,历时四年原始图纸才出炉,包含500多个零件,2014开始做样机,现在还在不停修正,没有上市。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做技术开发、专利保护?为了赚快钱吗?显然不是。“海鸥”人认识到,任何前瞻性的技术创新,都是难于被当时的市场所消化的,它的经济效益可能在几年、十几年后才能实现。所以,踏踏实实去干,在实践中去试错,这是“海鸥”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热衷”于赔本创新?企业在创立品牌价值中的不断前行、不断探索,这不是“赔本”,而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投资”,它决定了企业的高度,这是“海鸥”的企业文化,并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赵国望说:“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奋斗奠定了‘海鸥’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回想当时,我们就是想做出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产品,除了‘信仰’,无法用更好的理由解释。”
海鸥集团老厂区 图片由海鸥集团提供
采访感言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科技制造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国际市场。无数经验一次次提醒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不会被别人釜底抽薪。(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