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武清区石各庄镇敖东村一名72岁的村民正在管理果树。
十月到,秋意浓。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武清区石各庄镇敖东村也迎来属于他们的丰收季。
村东头,新104国道旁,350亩金果梨种植基地,累累硕果挂在枝头,更乐在村民心头。
“10月20日左右,我们村准备办一个采摘节,希望大伙儿都来尝尝这金果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玉田说。
“我们村的梨,品种好,个头大,最小的都得有一斤呢。”技术员翟玉良话里满是自豪。
“自打果园开始种梨,我就在这打工,果子掉了一个,我们都可心疼了。”正在地里拉枝的村民王克霞说。
人心齐、泰山移,谁能想到,这曾经是一个需要帮扶的困难村。2015年以前,敖东村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每年只种植一季玉米,每亩地净收入不足500元。今年,金果梨亩产收入将达到4000元以上,翻了好几倍。
村里迎来丰收,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
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马玉田高票当选,再次成为“一肩挑”。村民心里踏实了,这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当家人。
马玉田是村里请回来的“能人”,他20岁入党,当过三年村主任,后来出去打拼,经商开厂,早已衣食无忧。2015年,在老党员的轮番劝说下,他决定回到家乡献计出力,当选“一肩挑”。“我是敖东村人,大伙儿信任我,我就干。”
“今年换届前,我们入户摸底,调研宣传,村民对上一届两委班子的认可率达到90%以上。”石各庄镇人大副主席刘子江是镇里的包村干部,他介绍,敖东村两委班子自2015年上任以来,团结干事,党员、群众对班子成员连选连任大力支持,是石各庄镇第一个完成换届的村。
村里迎来丰收,离不开一个好的帮扶政策和产业项目。
2015年,市国资委驻村帮扶组李先斌等人来到敖东村,两股“能干的力量”汇聚在一起。
马玉田和李先斌远赴山东、安徽、河南多地考察,最终选择引进种植河南一家公司的金果梨。“金果梨口感好、耐存放,规模种植见效快,第三年亩产就上千斤,进入盛果期亩产近万斤。”马玉田说。
有了好项目,怎么让村民都受益?村委会办起了合作社,流转村民350亩土地,占全村90%以上农户,每年得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享受合作社分红收益。
2015年,5万多棵金果梨种起来了,村民们把这些树苗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创业初期,起步蹒跚,困难重重。
村民代表郭秀桐说:“那年冬天,赶上五十年不遇寒流,转年又遭春旱,入夏到7月20日,又下起了特大暴雨,要是没有村两委的坚持,金果梨这事差点儿干不成。”
回忆起这些磨难,马玉田说,让他坚持下来的,还是当初那句话:“干不好,对不起大伙儿的信任。”
2017年,梨树终于挂果了,2018年每亩产量达到1000斤,预计2019年后每亩产量可达8000斤以上。敖东村的成功经验,为兄弟村发展产业提供了借鉴。目前,石各庄镇金果梨种植面积已增长至近千亩,成功“变输血为造血”,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产业帮扶最关键的是做好销售,只有把产品变成钱,村民才能真正受益。敖东村先是注册了“雍贝”商标,让品牌先行。同时创新销售模式,通过包树众筹、采摘体验与线下销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营销。截至目前,已有700余棵金果梨树被客户认领,众筹资金14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帮扶组、镇政府、农学院、农科院等单位的帮助下,金果梨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对接了多个电商平台,保证2018年果品销售。”马玉田说。(津云编辑尹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