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记者随同第25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暨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宁夏行采访组,行走贺兰山下葡萄园、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红寺堡移民新村、腾格里沙漠治沙区、中卫云产业城,亲身感受了塞上江南发展前行的印迹。
产业+生态治理+文化旅游 葡萄藤上的三大产业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8月底,贺兰山东麓果香迷醉、接天连地的葡萄园迎来了繁忙的榨季。
和法国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的贺兰山东麓,是种植葡萄的天然“黄金”地带。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徐军介绍说,“葡萄产业的综合效益最高,不仅超过宁夏枸杞等传统种植产业,也超过畜牧产业。”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四分之一,是我国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已建成86个酒庄,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
“我们宁夏的葡萄酒在国际上得过的奖项有500多个,中国的葡萄酒宁夏的最好,没有之一。”银川志辉源石葡萄酒庄展室的讲解员很自豪地说。最让人惊奇的是,30年前脚下这片土地还是“风吹砂砾满地跑”的戈壁荒滩。志辉实业集团董事长袁辉介绍说,“这原来是一片废弃的矿山砂坑,都是砾石荒地,有17000多亩。我们家三代用30年时间,种植树木近300万株,建起了这座中国式酒庄,现在这是生态风景区,还入选了文化部第六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葡萄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徐军这样概括宁夏的葡萄产业──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和文化旅游并行齐驱。“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经过10多年的积累与铺垫,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大收获期就要来了。”
葡萄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的就业岗位达12万个,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减贫。10多年前,红寺堡区是一片车行无路、人走无道的荒滩。23万村民是从号称“贫瘠甲天下”的宁夏南部山区移民过来的。为鼓励企业和农户们积极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主战场的红寺堡区,出台葡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进入盛果期的葡萄园,每亩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最高单户收入可达到20万元。
煤变油的“中国名片” 丝路上的“云端之城”
这里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首个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电站、世界第一个±660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世界首套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装置、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
这里就是对宁夏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黄河东岸的这片土地,曾经是3500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亘古荒原,如今,已成为煤化工领域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今年1月至6月,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553.34亿元,同比增长31.1%。
从基地观景台向四处瞭望,取代大漠孤烟的是巨型林立的塔罐群和纵横密织的管网。神华宁煤集团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自信地说:“我们的煤制油技术,是世界顶级水平。”
在另一个丝路古城中卫市,短短6年间,已建成亚马逊AWS合作数据中心、奇虎360两个超大型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140多家云计算企业相继落户,成为互联网版图上一座闪耀的“云端之城”。
在中卫中关村西部云基地展馆,该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副局长李彬介绍,与其他云计算城市相比,中卫的综合优势突出:这里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平均电价0.36元,用电成本低廉;地质构造长期稳定,项目建设安全度高;位于我国陆地几何中心,距离国内大城市均在2000公里左右,是光纤网络覆盖最优路径选择点……
西部云基地在发展云计算产业同时,带动高端制造、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中卫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长47.7%,对GDP贡献率15.9%,带动宁夏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去年全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达220亿元。(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