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时间有多紧张?看个剧都要开二倍速。”近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数千条转发评论里,网友们都有相似的想法——“不开倍速都不适应”“那是因为没有三倍四倍的播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倍速”播放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追剧的“标配”。
想看的剧太多,能用的时间太少,似乎是倍速追剧的主因。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设备移动化、欣赏快餐化,年轻人忙里偷闲追剧;而在社交媒体上,小伙伴们都在追剧,剧情话题不断更新,追剧稍慢一些,就不知道大家在聊啥,没有共同话题的焦虑,也驱赶着人们倍速追剧。拜技术进步所赐,视频软件大多有“倍速”功能,一些视频软件甚至推出了“只看”的功能,满足观众只看喜欢的明星或只看主线剧情的部分,更神奇的是,无论是“倍速”还是“只看”,都不影响观剧感受。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倍速追剧真的是因为年轻人太忙吗?非也,一些国产剧剧集冗长、剧情拖沓才是“倍速+拖进度条”模式的真正推手。一般五六十集,动辄八九十集的电视剧,节奏太慢,对白无趣,更不能忍的是还用大量的记忆闪回凑剧情,拉长集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而且加的是劣质面“揉不成块”。这样的“注水剧”别说“倍速”,就是“跳着放”都无妨,反观很多烧脑美剧,观众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细节,非但不“倍速”,还得倒回来看捋一捋剧情。不只是美剧,一些优秀的国产剧,比如,86版《西游记》二十多集能看出八十集的感觉,《三国演义》八十多集,观众也不嫌其长。
时下国产剧注水现象严重,有人为拉长集数,追求投资回报的驱动,更有收视率造假,刷流量骗广告商、骗观众的套路作祟。如今“倍速追剧”神器成了观众检验剧集好看与否的手段,如果感觉故事不精彩、人物对白不吸引人,观众可以迅速地选择弃剧。而广告商也要多些内容意识,紧盯“倍速追剧”效应,从而筛选导演编剧以及制作方和播出方,广告投放有的放矢。如此或可倒逼国产剧改善注水问题。
其实,也不仅是国产剧,文艺作品都存在类似“倍速追剧”的现象。比如,过去读小说觉得枯燥就快速翻页,现在阅读软件翻页又快又准;电影更是以有无“尿点”来论优劣。一部文艺作品不想落得被倍速、被尿点的下场,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精心打磨,才能禁得住琢磨。(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