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船重工出口美国的医院船NB011-1举行下水仪式。这艘医院船是设计理念先进的世界最新型、最大型的非官方医院船,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这只是新区海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今,滨海新区聚力发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海工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成绩斐然,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先进制造业所带来的优势效应日益突显,成为发展新动能。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新区此前发布《关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对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终端等领域实施引导 和扶持。而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获批,中欧区域合作中心滨海分中心挂牌,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泰富重装欧洲研究中心等中欧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为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再次加码。
新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新区先进制造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之龙头项目带动,新区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发展势如破竹、成果斐然。新区加快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形成开发区和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空港经济区航空制造与服务、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 域海工装备制造等专业化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以海工装备为例,目前一批优质海工项目相继在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天津海博会更成为新区“海工名片”。其 中,博迈科海洋钻井平台、石油生产平台、FPSO和特殊工程船舶设计研发、建造、项目管理、技术服务一体化集成,形成国际化创新生产体系;天津新港船舶重 工依托多家设计院所,除了在传统造修船领域保持行业优势之外,还在汽车滚装船、医院船、勘探船等新领域取得新突破,创造了多项国内甚至世界纪录;太重滨海 的海洋工程板块已完全自主集成钻井包,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核心配套设备国产化,实现高端海工装备自主创新。
在航空产业领域,随着空客、中航直升机、无人机等龙头项目在新区落户,带动高端航空金融租赁、航空物流、航天技术服务等配套服务企业快速发展, 形成飞机制造及维修、飞机零部件及机载设备加工、通信导航设备、航空复合材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航空制造产业。同时,新区在民用航空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海洋 油气钻采平台、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3D打印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等领域均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 高端产品。
加速形成一批高端产品
提及制造业热词,“智能制造”当仁不让。在这场产业变革浪潮中,滨海新区依托自身的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抢抓产业的新机遇。目前,新区已在机器人、无人装备、大数据、语音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涌现出像深之蓝、一飞智控、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
落户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重点实现电子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工程实现及产业化,这与新区一直立足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 制造的产业定位非常契合。同时,新区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也使一批优势企业能够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以飞旋科技为例,作为国内首家从事磁悬浮轴承技 术研发和推广的高科技企业,企业通过独立自主研发,拥有磁悬浮轴承整体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推出的系列磁悬浮分子泵,具有传统分子泵无法比拟的优势,填补国 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新区将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契机,聚焦四大主攻产业方向,加快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制造业产融合作、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产业生态环境,汇聚全球高端人才,激发制造业创新动能。
“如今,新区机械制造企业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改造提升装备工艺水平,加快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 质性成效。”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通过引导重点企业广泛利用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智能化、低碳化改造,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制 造、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和机器人、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等,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改造、服务化延伸、高端化迈进,加速形成一批“世界先进、国内 知名”的高端产品。到2020年,智能制造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津云新闻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