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的战机。
经过有关部门近两年的严格审核,《朝鲜上空的中美对决》终于在今年1月出版了。68岁的天津作家戴逵贤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距他自己预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这是他计划中的“中国空军战史纪实文学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中日空战记》,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与日本空军的惨烈空战,于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人民空军成军70年,真刀真枪的实战就是在朝鲜战场上,初出茅庐的新军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电光石火般的碰撞,有多少精彩驻留长空!戴逵贤自掏差旅费,历时一年的时间,遍访当年志愿军空军老英雄及烈士亲属,查阅档案资料,成就了57万字的书稿。
站在今天的视角,用“对决”回望60多年前那场改变世界格局的中美空战,也令这部作品有了非同寻常的思想意境。戴逵贤坦承,他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追寻人民空军的初心和血性,告诉今天的人们,这支军队的本来和未来。
初心与血性,正是那一代军人永远被铭记、永远被仰视的历史记忆。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初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战争史上最不对称的战争。几十年来,对这场战争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已经出版的专著难以计数,立场观点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基本共识:美国人败在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手下。美国人很困惑: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怎么会败给一支“叫花子”一样的军队。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拥有最强战机、最多“王牌”飞行员的美国空军,竟然被刚刚成军的中国空军击败,这简直是天大的羞辱。“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的事实,若干年来,仍如迷雾,缭绕在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的脑海里。
戴逵贤也是带着相同的疑问展开寻访的。当他走近往日英雄,阅读过往史料,通过口述实录,洞察他们的内心之后,崇敬之情更加深厚。他由衷赞叹那一代英雄儿女的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勇敢和为国家、为民族、为崇高理想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伟力。
中美空战是一场力量绝对悬殊的对决。当时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飞机数量达到2000多架,并拥有许多经历过二战洗礼的飞行达上千小时的“王牌”飞行员。而战争初期,我空军仅有米格-15飞机54架,飞行员58名,平均飞行时间为22小时。骄横的美国空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美军飞行员吹着口哨、嚼着口香糖,逛风景一样攻击任何想要攻击的目标。他们根本不相信新中国敢拿刚刚成军的空军到朝鲜上空去“鸡蛋碰石头”,因为那将是一场“业余拳手挑战重量级拳王的对决”。很不幸,从总统杜鲁门到指挥官麦克阿瑟,都低估了他们面对的对手。毛泽东在1950年11月战争爆发之初,就指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朝鲜战争可能出现停战谈判,空军要抓紧时间参战,以求得到战争锻炼。并给刘亚楼“减压”:初战一鸣则已,不必惊人。毛泽东的战略目光看到了更远的天空。
但谁也没有想到,弱小的人民空军真就“一鸣惊人”了!1951年1月21日首次交手,空4师28大队大队长李汉即击伤敌机一架。1月29日,李汉又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他牛刀小试,一举捅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窗户纸。自此之后,在朝鲜的上空,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开始了噩梦般的航程——从1951年1月至1953年7月,志愿军空军共击落美机330架,击伤95架。我方被击落223架,被击伤151架。战后,当美国人发现这个骄人战绩是由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军人创造的,他们的思维凌乱了: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左右这支军队?他们称中国空军有着“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戴逵贤在采访中也探寻着“谜底”。他认为,那一代军人的家国情怀、为国家民族尊严而战,为保卫新中国胜利果实而战的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是生长在军人骨子里的。这种无私无畏,美国人没有,所以不能理解。在地面,美国人遇到的是最英勇善战的中国陆军;在空中,美国人碰到了智慧与勇敢附体的中国空军。中国空军在朝鲜上空赢得的是一场“史诗般的胜利”。因此,美国人后来说,他们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大实话。
写史也为观今
戴逵贤拥有25年的从军经历,1991年转业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退休时已是高级编辑。谈到这部作品采访和写作的感受,戴逵贤说:那一代军人是值得我们仰视的,他们表现出的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气概,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
戴逵贤仔细研究过,在朝鲜上空,我军的米格-15、米格-15比斯与美军的F-84、F-86,几乎没有代差,同属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但在训练水平上,我们与美军有着极大的差距。美军飞行员是多少吨燃油和炮弹喂出来的“老油条”,而我们的飞行员,清一色的“生瓜蛋”,多数人参战前甚至没打过实弹。这样的不对等,还体现在战术战法、后勤补给、多机种协同等各方面,我们与美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从战果上看,我们占了上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美国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中国人也未必明白这是为什么。
随着采访的深入,戴逵贤被英雄们的精神气概强烈地感染着,他认为这恰恰是今天尤其需要珍视的精神。看看我们的周边,看看某国的霸道嘴脸,你敢说今后中国无战事?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的立威之战,打得扬眉吐气,靠的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血性之气。毛泽东早就有过论断,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是人的精神伟力。抗美援朝,无论是陆战还是空战,都雄辩地印证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我们坚信,高技术条件下的未来战争形态肯定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无论怎么变,人的精神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血性张扬,永不褪色,才能战之必胜。
以史观今。戴逵贤从英雄史实中解读着这支军队制胜的密码。人民空军是从摇篮中起飞的,但就是这样一群羽翼未丰的“雏鸟”,却折断了“老鹰”的翅膀。当美国人获知击落他们王牌飞行员的对手张积慧、韩德彩是放牛娃出身时,他们对这样的对手有了彻骨的敬畏。1995年夏天,被韩德彩击落的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美军规定,击落5架敌机为“王牌”,击落10架敌机为“双料王牌”——记者注)费舍尔在北京拜访曾经的对手、刚刚从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任上退休的韩德彩将军时,对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当我知道韩将军的经历后,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他的飞行时间还赶不上我的一个零头呢。
当然,更不可思议的是,时间和经验左右战绩的“空战法则”,被“泥腿子”出身的中国空军完全颠覆了。李汉、王海、林虎、刘玉堤、侯书军、邹炎、耀先、逯松亭、禇福田、刘志田、李永泰、杨振玉、赵宝桐、郑长华……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在若干年后,仍让曾经的对手敬重有加。1985年,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访问中国,对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说:我想亲眼看看当年你打下我时驾驶的米格-15。在北京航空博物馆,他在那架印有9颗红星的英雄战机前拍照留念后,对王海将军说:“不打不相识。”
相逢一笑泯恩仇。作为曾经的对手,加布里埃尔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血性不会褪色
戴逵贤的采访活动得到了空军战友们的积极支持,他们尽己所能提供线索和帮助。
在沈阳,战友段清立夫妇陪他拜谒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大连,战友黄安阳带他去医院看望尚健在的老英雄;在青岛,击落过F-104的空战老英雄高翔告诉他:当年那样落后的条件,也照样把敌人打下来了。今天我们的装备已经鸟枪换炮了,但是敢打敢拼的作风千万不能丢!
戴逵贤说,他有一种紧迫感,要尽快完成书稿的采写。他担心时间来不及,因为有些老英雄已经风烛残年了。就在书稿送审的时候,先后有刘玉堤、林虎、耀先三位空战英雄辞世……
戴逵贤在与时间抢英雄,为历史留遗存。2015年11月,书稿完成,因为事涉军史,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军委政治工作部、军事科学院、中联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层层审核,方才得以出版。说它是“过五关”,一点不假。
《朝鲜上空的中美对决》一书面世后,也在军内外引起反响。空军一位退休将领找戴逵贤要了40本书,说一定要送给空军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写的是人民空军的初心和本来。不知本来,怎向未来!
戴逵贤记录人民空军国土防空作战史实的书也在筹划之中,这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一个已离开部队多年的退休老人,为什么还如此痴迷于军史的发掘?他动情地说:英雄们的奉献、先烈们的牺牲,是悲壮的,而忘记历史是悲哀的。一个不尊重自己英雄的民族,也不会得到世界的尊重。一个正走向世界的大国强国应该学会和记住,永远尊重英雄、缅怀英烈、善待烈属。我之所以写他们,就是要用白纸黑字记录他们是为谁而战、为谁而死。就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记得长远些,记得的人多一些。唯有这样,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才会永远护佑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安宁。
现在,“三部曲”的前两部均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和北大、清华、人大图书馆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馆收藏。戴逵贤感到欣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些不朽的英灵连同他们的赫赫战功,安放在了国家记忆的层面,这是对那段血性荣光最好的记忆。这血性,不会褪色。(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