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
为了方便市民缅怀长眠于大海的亲人,在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市举办了“海上扫墓”活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1990年,我市开设骨灰撒海业务,截至目前,累计撒放骨灰18918具,海葬从当初的少人问津到现在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
没有纸钱,只有鲜花。骨灰在花瓣的簇拥下融入大海,亲属们向骨灰撒去的方向诉说着哀思。过去,是亲人手捧骨灰撒向大海,从今年开始,我市使用了可降解的骨灰存放袋。“以前撒海的时候,就是直接把骨灰往海里边撒。今年采用可降解的袋子,把骨灰放在这个袋子里,袋子跟着骨灰一块撒到海里,20分钟左右即溶解,与大海融为一体。”市殡仪服务总站站长张学工说,天津在全国是比较早开设骨灰撒海业务的,刚开始,很少有人参与,全年只有一次海葬,安葬55位逝者;而如今全年29次出海,安葬3600多位逝者。春秋两季,每个周末都会举行骨灰撒海的仪式。
据统计,目前,全市殡仪馆每年火化遗体在7万具左右,若是大部分骨灰都采用公墓安葬,无疑将占用不少土地,而骨灰撒海不占用土地,如今累计撒海的18918具骨灰,为我市节约土地资源超过1万平方米。最早,骨灰撒海收费标准是每具骨灰收费240元,每位随行家属收费380元。2014年,我市出台了《天津市实施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办法》,对骨灰撒海的丧葬活动给予减免1000元优惠政策,为天津户籍逝者办理骨灰撒海的,随行家属在两位以内,实行免除基本服务费用,随行人员超出两位的,超出人员按照现行骨灰撒海收费标准收费。每年清明节,我市也会组织“海上扫墓”活动,方便家属清明祭扫。(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