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
张鸿钧老先生深情朗诵自己为老伴儿写的诗——《夜思》。
张鸿钧夫妇的结婚照。
离开前,老先生久久凝视着老伴儿的照片。
近日,当天津医科大学两名学生推着年近90岁的张鸿钧走进该校生命意义展厅时,老人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写着遗体捐赠者姓名的电子纪念屏。他的夫人高恒龄的名字就在上面,当高恒龄微笑着的照片浮现在屏幕上时,老人泪流满面。2012年,两人共同签署遗体捐赠登记表,随后高恒龄便因病去世,这也是时隔六年后,两人的第一次“重逢”。
谈及遗体捐赠,张鸿钧和爱人高恒龄早有此打算。“年龄大了,身体出现各种问题,我们也开始思考自己死后的事情,曾想过海葬或树葬,但最后选择捐赠遗体。”张鸿钧告诉记者,“如果能够对医学研究有所帮助的话,也算是为社会做些贡献。”
“他们两人退休前都是河北区的小学教师,尽管命运多舛,但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张鸿钧的朋友韩丽红说,“尤其是高恒龄,退休后,她就成了社区老年协会的会长,不仅经常组织大家开展文体活动,还义务帮助社区困难户,跑前跑后给别人解决难题。”
帮助妻子完成了心愿,孑然一身的张鸿钧分外思念夫人,无处倾诉的他身体日渐衰弱。在了解到夫妻俩的感人故事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事法学专业的同学们决定邀请张鸿钧来到国内第一间纪念遗体捐赠者的展室——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厅,促成了这次感人而又特殊的“重逢”。“很欣慰她生前、身后都将自己献给我们最爱的教育事业,在这里死不是忌讳,更让人感受到生命之可贵。”张鸿钧激动地表示。(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