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到来,消费市场也再次升温,很多定位高端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所谓的高端商品和服务,实际上含金量并没有那么高,消费者花高价并没有买到更理想的体验。很多花在高端上的钱,都有点冤。
高端市场人气红火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很多定位比较高端的商品和服务,也都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的生活。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无论是日常的消费品还是涉及健康、教育、艺术、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档次的都不在少数。高端家居装饰品领域的资深市场人士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仅以家庭软装产品为例,现在很多定位高端的原创作品,尽管价格比普通装饰品高出很多,但仍然很受青睐,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在健康消费领域,价格不菲的健身房、私人教练、健康食品订制等等,都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高价没买来好体验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消费者发现,有些所谓的“高端消费”,体验实际上并不理想。以咖啡为例,同样一杯拿铁,便利店卖10元,高端咖啡店则卖到30元以上。三倍的价钱貌似花在了高端的品质、服务上,但事实上,这些期待往往落空。经常光顾一家知名品牌咖啡店的消费者刘先生就向记者吐槽:“在这里喝咖啡价钱确实不便宜,但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店员的笑容,生硬的服务几乎是这家店的标配。”类似的情况在一些所谓的高端餐厅里也时有发生,有消费者反映,在部分星级酒店也同样没有得到更好的体验。
消费升级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今年春节前花7000多元办了健身卡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是因为这家健身房比较高端才来办卡的,但是没想到健身房只是看上去高档,实际上管理很不理想,健身设备经常出故障,游泳池也疏于维护。”张女士说,健身房推荐的私人教练也不太专业,安排的课程都比较初级,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根据顾客量身订制专业的健身计划。事实上,近来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关注到消费升级的概念,但重要的是,消费升级需要的是市场含金量的升级,需要商家苦练内功,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津云新闻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