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在“以患者为中心 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中,各医院积极推动急诊分级管理,确保及时救治。目前,设置急诊科的40所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中31所医疗机构均已实行急诊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并使用不同颜色标识腕带。
昨天,记者前往南开医院急诊科体验,发现这里从功能结构上被分为红、黄、绿“三区”。而病人也根据“四级”病情,分别佩戴了红、黄、绿的腕带。提高了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也有效保障了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记者走进这家医院的急诊大门,眼前便是急诊服务台,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腕带被醒目地排放在鉴诊处。“您是来看病吗?您哪里不舒服?”但凡见到进来的人疑虑地东张西望,急诊服务台的护士便会上前询问。若确是来应诊,护士会根据对方描述的病情为其佩戴相应颜色的腕带。同样,其他来急诊看病的患者也在挂号后,纷纷佩戴上了不同颜色的腕带。记者注意到,患者所佩戴的腕带上,还包括其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科室和过敏史等信息。
“佩戴绿色腕带的患者多是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等等;佩戴黄色腕带的患者则是需要留意观察的,他们身体体征平稳,但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而佩戴红色腕带的便是急危重症患者,像是心肌梗死、大型创伤等需要争分夺秒快速救治的。”据急诊护士长苗茜介绍,他们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行业标准,严格按照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将急诊就诊患者分为Ⅰ级(濒危病人)、Ⅱ级(危重病人)、Ⅲ级(急症病人)、Ⅳ级(非急症病人)。
在现场,记者还发现,除了患者病情不同会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急诊科也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不同诊区门前地面上都贴有一米多长、半米宽的标识,上面除了标注诊区名称,颜色也不尽相同。比如,急诊抽血室是绿色,急诊观察室是黄色,抢救区是红色。据护理部主任李金亭介绍,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Ⅰ级和Ⅱ级病人;黄区是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Ⅲ级病人,病人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将被立即送入红区;绿区则为Ⅳ级病人诊疗区。
“急诊分级管理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确定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其根本目的是分流病人。”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