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节,饺子就成了家宴上的“常客”。随着年根儿的临近,人们爱用来做馅的韭菜自然成了市场上的热销食材。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宝坻区劝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杜云鹏正检查各个棚室内韭菜的收割情况。 “眼看快过年了,京津各大超市开始大量囤货,每天订货的电话不断。”杜云鹏说着停下车,走进基地中区的一个韭菜暖棚。
暖棚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几名员工正在收割韭菜。一畦畦的韭菜郁郁葱葱,散发出扑鼻的清香。“这是北京小汤山天安农业的订单,今天要了3吨。”杜云鹏一边说,一边打开这个棚室的田间生产档案做记录,在具体农事操作内容一栏写上“收获”。他告诉记者,300多亩的放心菜基地一共有112个暖棚,每个棚室都有一本这样的田间生产档案,棚室每天的施肥浇水情况,在上边清晰可查。记录完了还要把生产信息传到电脑系统,生成产地准出追溯码,贴在包装盒上。
“基地大部分棚室种的都是韭菜,从元旦开始,平韭和雪韭就陆续进入收割期了,90%以上都供应北京、天津市场。每年供应京津市场的韭菜有400多吨。”杜云鹏说,为了保证蔬菜质量,让京津百姓吃上放心菜,他们严格在区无公害放心菜办公室的指导下种植,使用黄板、防虫网、中药趋避等生物杀虫方法。原本一年可以收割三茬的韭菜,他们只收割两茬,这样可以保证韭菜的卖相更好,也更有营养。所以,基地的韭菜每年都会供不应求。正说着话,杜云鹏的手机又响了起来,“好,明天送货。”
记者看到,收割好的蔬菜被运到配送中心,打成漂亮的小捆包装,紫色的捆扎带上贴着二维码,用手机扫一下,蔬菜的检测报告、认证证书、生产信息以及食用方法一目了然。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区无公害放心菜办公室的农技人员一直在现场,对蔬菜作运输前的最后检测。“我们为每个基地都配备了农残检测仪、电脑、条码打印机等设备,并建立了四级监管平台,在平台上实时监管基地的生产情况。”区无公害放心菜办公室主任王玉平介绍说。除了实时监控,他们还每周深入基地三到四次,对生产情况进行检测,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