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
救生员
港口安全员
石油工人
摩拜单车运营专员
综合执法大队队员
道路养护工人
立秋已至,酷暑未止。
每日新报记者 史翔昆 季岩 王祖凌 王月焜 王虹 杜娟 金学思 几场大雨,并未遏制住高温天气的持续。昨日,渤海之滨的滨海新区,依然如“蒸笼”一般。这个夏天有点难熬,对他们来说,尤其如此。
■ 你热火朝天 你油渍满身
进入建设冲刺阶段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初现“鱼跃”的优美姿态,建筑的新颖设计,给外檐施工工人孙利野和兄弟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现在这种天气里。
“我们这个施工队原来30多个人,现在就剩20多人了,到夏天天气太热,装了拆拆了装,人很烦躁,几个上年纪的老师傅就不干了。”35岁的孙利野是大庆人,从去年秋天就随施工队来到国家海洋博物馆进行外檐施工,先后进行了玻璃幕墙、铝制锁边板和铝制穿孔板的安装。由于海博馆独特的异形结构设计,导致其所需的每一块玻璃和板材都是依据独特位置定制,安装时要仔细辨认,不能互换位置。“装错了,位置偏了,都得卸了重新装,我干了好多年外檐施工就没干过这么费劲的活儿。”孙利野边说边麻利地卸下一块穿孔板,“这缝隙不对,小了一毫米。”由于类似的问题,孙利野每天的工作不只是安装,还有拆卸,反复折腾。
中午11点多的屋顶上太阳直射,体感温度接近40℃,铝制穿孔板还不算烫手,但下面一层的锁边板因为是黑色的吸热,正午温度可达50℃,徒手安装难度很大。进入夏季之后,孙利野每天早晨6点半就准时开工了,中午11点半午休,然后再从下午2点半干到天黑。“因为这个安装对精度要求太高,只能依靠自然光,天黑了就干不了了。但天气太热的时候,中午两点半锁边板还是非常烫手,也干不了活,等的人干着急。”海博馆计划今年开馆,孙利野们工作的状态,很符合那个词,“热火”“朝天”。
酷暑中,有些人在建筑之上,毫无遮挡的顶着太阳工作;还有一些人在“井上”,必须全副武装,必然“油渍满身”。在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第一修井分公司的作业现场,一修井103队的副队长张可穿上厚重的工服——衣裤防火耐磨但透气性一般,皮鞋可以防碰撞但很沉。三伏天穿上这身衣服,不动都出汗,更别提在油井干上一整天活后身上那“埋汰样”了。“我们这衣服,干了湿、湿了干然后再湿,干活时再蹭上一身机油,都快洗不出来了。”张可转过身去,后背上大片的泥油之间还“点缀”着一层层汗碱。
离地面4.5米高的工作平台上,几位石油工人正顶着烈日忙碌。这是一处深近4000米的油井,最近一段时间,张可和他班组里的弟兄们一直在这里对油井进行维护,整个周期将长达25天。“维护油井用的设备是大家顶着高温,用12辆卡车运过来的,”张可回忆道,“我们完成一口油井的作业之后就会换到下一个现场,搬运设备是复杂、最累人的。”弟兄们好像油田上的“游牧民”,带着设备四处奔波。往往一口油井的作业还没完成,下一个早就已经安排好……
这个夏天最热的时候,天津的地面温度接近50℃,都是“铁疙瘩”组装而成的工作平台已“烫手又烫脚”。大伙“全副武装”,按部就班地对油井进行养护,出汗出到了无法察觉的地步。 在整个一修井公司的13支队伍中,还有数百个像张可这样皮肤黝黑、衣服脏兮兮的师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年要维修维护900多口油井。
■ 他守望码头装卸 他护卫游人生命
下午2时,太阳已经从头顶正上方向西偏移了一些,阳光越过集装箱直射到了码头上,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航运三队安全员陈福有低下头闭了闭眼,缓解刚才阳光造成的不适,又抬了抬安全帽,用手背抹了把脸上的汗。老陈主要负责集装箱装卸时的现场作业安全,解决装卸运输中的突发问题。
下午两个小时,对老陈来说是一天当中最漫长的两个小时。盛夏的午后,气温飙升,加上码头上几乎没有荫凉,在这里工作的人进入了“烧烤模式”。“今天预报的气温不算太高,最高温度34℃,这种阳光直射的码头上会更热一点儿,40℃肯定是有了,这汗已经止不住了。”边说着,老陈边抬起头,盯着码头岸桥的起重机缓缓吊起一个集装箱,又缓缓降下,将一个集装箱稳稳地放在运输车的平板上。
老陈所在的运输队,服务的码头岸线全长2300米,是天津港码头岸线最长的一个。繁忙的时候,几条船舶同时停靠,老陈就要从码头这头走到那头,巡视一趟就要走上两公里。这样来来回回走上几个小时,整个工作服都会被汗水浸透。不过,这种“烤验”却被老陈忽略了:“晒啊热啊,都还能接受,因为忙起来根本反应不过来。而且公司每天给送三次水,司机们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我也能去车里休息一会儿,温度太高的话也会停工,所以身体还能吃得消。再说,干工作嘛,谁没有困难?”
同样是在水边工作,天津欢乐水魔方嬉水乐园里的救生员听起来工作好像轻松些许。不过他们却晒得更彻底,被网友调侃在中国晒成了非洲哥们。
11时10分,烈日下,沙滩上几乎没有遮挡,太阳直射沙子反射出的热量超过45℃,只要稍站一会,就会把脚面晒得生疼,没有防晒保护很快就会晒伤。这时,20多名皮肤黝黑的救生员开始朝着造浪池集结,造浪的过程是园区里需要最多救生员的项目,他们分布在高台上、造浪池中、岸边等各个区域,全程保护游客安全。每天8小时户外巡视,任何防晒措施对他们来说都是“药石罔效”。救生员主管张金堂的肤色已经接近了黑巧克力色,却一直坚持“我是个白人”。如今能印证这句话的,只有他手表后面的一小块皮肤,像他的牙齿一样白。5年前他在第一个营业季结束后回到汉沽的家,街坊邻居看到他居然都没认出来。
能够挽回生命,张金堂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救援几乎是他们每天都会遇上的。一些泳技不太好的游客“挑战”造浪池的深水区,造浪时的回流往往会将他们带到更深的水域,脚踩不到底,便慌张起来,这时盯着深水区的救生员就会下水利用救援器材将他们带回浅水区。哨声就是救援警报,高处的救生员用哨声吸引水下救生员注意并指引救援位置,很快出现呛水游客就会被托起,严重嬉戏打闹的游客会被制止……最近,天气越热,园区游客就越多,救生员就越忙得热火朝天。
顶烈日迎难而上 城市因他们更好
在滨海城区,也有一群人,耐着酷暑,用自己的尽责守职,为更好的城市贡献着力量。
每天清晨,摩拜单车运营专员张应军都会从轻轨站开始,巡遍开发区的大街小巷。在摩拜单车淤积严重的地方把单车运上金杯车,送到短缺的地点;把停放散乱的单车整齐地摆放到指定停放区域内。每天从金杯车上抬上抬下50多台车,挪位的单车更是无数,28岁的他手掌已经长出了一层老茧,胳膊上部和肘部颜色对比鲜明。在滨海新区核心区,有50多名张应军这样的运营专员,在露天环境下,维护着35000多辆单车的合规停放、高效运转。最让他欣慰的是,从3月16日进入滨海新区以来,眼见乱丢乱放、故意破坏摩拜单车的现象正在减少。
在大港城区,从9点开始拆除大港胜利街上一家商户的违建外延开始,大港街综合执法大队一中队队长刘元庆和队员们一直顶着烈日忙碌。从6月上旬对胜利街开展整治以来,他们在这短短几百米路段上拼尽了全力。前几天最热的时候,还要逐一给违建商户和住家做工作、联系各部门对房屋性质进行核实、按部就班走手续、组织拆违……“我们连续忙了20多天,每天不光是拆违建、围墙,还得帮着商户和居民搬家,他们没地儿放的东西也帮着找地方存,”刘元庆回忆着前一阵的事儿,“那家伙,天儿特别热,出汗跟下雨似的……”如今这部分路段已经焕然一新,原先成片的违建围墙已经变成美观大方的木栅栏。上半年,大队共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等290余处,240余间,15000余平方米,清理圈占绿地3万余平方米,清理僵尸车106辆。
在城市里开车上下班,没有比道路坑洼不平更让人烦恼的事了。近日,为使破损道路尽快养护好,员工平均年龄五十三四岁的天津泰达市政有限公司道路养护队正为巢湖路与发达街交口道路摊铺鏖战。酷暑天,脚踏“火炉”,挥汗如雨是他们的常态。
“前段时间铺三大街从洞庭路到腾飞路那段,15米宽车道大概有3万平方米的路面,我们都是整夜铺油,大伙连续熬了16天,这帮人累得躺在人行道上,叫都叫不起来!”道路养护队队长樊克林和队里老伙计们想起这16天,似乎至今没缓过劲来。“我还穿着防砸鞋(一种有钢板防护的劳保鞋)呢,这脚底板上都被沥青烫出好几个水泡,脚掌、脚后跟上都有。”
18时左右,清扫机把路面石子和尘土吸净后,就开始铺油。铣刨30厘米厚的路面得铺四遍油,160℃高温的沥青混合料不断从重卡车上缓慢流到摊铺机上,经过摊铺机搅拌后边走边吐出滚烫的沥青,地面上立即升腾起股股热浪,每一台摊铺机前后都有五六名道路养护工人不停忙碌,拎着铁锹、铁耙子,顶着刺鼻的气味,不停作业。
刚从摊铺机下来的沥青有近170℃,经过铺摊之后,樊克林手持红外测温仪一扫,显示温度在140℃-150℃左右。耙子手们用铁耙子将刚铺下的不平整沥青耧平,“干这个活速度要快,得赶紧耧,晚了沥青就不好弄开了,路面就不平整。”老师傅说,“没办法,顾不上烫脚,谁都知道这种工作太苦。”
摊铺机驾驶员虽然“高高在上”,但驾驶室四周通透,在上面坐着跟烤火炉似的,热气腾得脸发烧,驾驶员不断地拿脖子上的毛巾擦大汗。工人们插空就喝上几大口水,却没人上厕所,“身上湿透了,水都走汗流光了”。
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责任,烈日下的新区,有他们负重前行。所有的辛勤劳动都值得尊重,所有的坚持付出都值得点赞。